标题:ldquo;绝缨之宴rdquo;ldquo;一鸣惊人rdquo;的典故与楚庄王有什么关系? 内容: 楚庄王熊旅,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23年,春秋五霸之一。 下面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轶事典故贤妃樊姬楚庄王即位时,贪恋酒色,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樊姬屡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却收效甚微,楚庄王依旧我行我素。 樊姬心灰意冷,为此不再梳妆打扮,终日蓬头垢面。 楚庄王察觉后觉得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不施粉黛,不着艳装,樊姬回答说:“您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楚国的前途一片黯淡,我哪里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呢? ”楚庄王听后当即表示悔改。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楚庄王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 樊姬于是命人在纪南城南城垣筑起一个高台,每天晚上她登上此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 楚庄王见后深感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夜晚独自一人在野外梳妆? 樊姬回答说:“大王答应我要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但大王根本不在乎对我的承诺,因此我干吗要打扮给不在乎我的人呢? 还不如让星月欣赏! ”楚庄王这才明白樊姬的良苦用心,终于痛改前非,专心朝政。 一鸣惊人一日,大夫伍举进见庄王。 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 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 还是要看歌舞? ”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大王请教。 ”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 这么难猜。 你说说! ”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 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 ’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 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 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 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你等着瞧吧。 ”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庄王葬马《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楚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对待百姓,甚至超过给大夫的待遇。 楚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 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 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 大臣们认为楚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 从而,众臣对楚庄王此举表示不满。 楚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 优孟听说楚庄王要葬马的事,跑进大殿,仰天痛哭。 楚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 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 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 楚庄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 楚庄王葬马这则寓言,从原先楚庄王执意以大夫规格葬马,到最后楚庄王答应放弃奢侈的葬马之举,映射出楚庄王从昏庸之君到圣明霸主的史实。 绝缨之宴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 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 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 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 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 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 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 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 ”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 从前喝醉而失去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 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 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 ”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庄王伐陈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 使者回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 ”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 ”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 ”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 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 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那么百姓力量疲惫。 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 ”楚庄王听从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陈国。 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 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熊旅以“勤王”名义讨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获胜后,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 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 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不能过问! ”另一方面楚庄王也意识到有晋、齐、秦、吴等诸侯强国在,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庄王问卦楚国有个善于相面的人,他从来没有过失误,闻名全国。 楚庄王召见他,问起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详察人们的朋友。 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老人,尊敬兄长,为人忠厚、恭谨,那么,这样的平民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自身一定会日益显荣,这是所谓的吉人。 观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诚可靠,品德高尚,乐善好施,那么他就会每日有所进益,官职也会日益得到升迁,这是所谓的吉臣。 观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侍从多是忠良,君主有过失都争相劝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自身就会日益尊贵,天下就会日益敬服,这是所谓的吉主。 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们的朋友啊! ”楚庄王称赞他说得好,于是加紧收罗贤士,日夜坚持不懈,从而称霸于天下。 发布时间:2025-04-11 10:04:57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