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拿破仑不愿放虎归山,拿破仑:不获全胜不收兵 内容: 1806年10月,拿破仑的法军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战役中打败了普鲁士,随即进占了柏林。 普鲁士全国一片混乱,各地军队不战而退,纷纷投降。 威廉三世走投无路,哀求拿破仑停止战争和签订和约,但拿破仑不予理睬。 他认为,敌国的军事力量尚未被摧毁,此时结束战争,如同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因此,拿破仑不顾征途遥远,供应补给困难,不怕森林沼泽阻挡,立即命令法军向东挺进,进入波兰,占领华沙,其目的是要把同普鲁士结盟的俄国军队打垮。 1807年2月8日,法俄两军发生了艾劳之战。 拿破仑亲自指挥的法军,约有7万余人,贝尼格森指挥的俄军,约为8万人。 但俄国的炮兵优于法军。 这次战斗结果,双方损失惨重,不分胜负。 拿破仑没有把俄军消灭,当然不肯罢休。 他在两军休战、继续对峙期间,提前征召了本国1808年度的新兵,补充了兵力的不足。 又不顾严寒亲自奔波于战场各地,解决了物资、装备等方面的供应问题。 6月14日,法俄两军在弗里德兰重新开战。 当时, 法军6个军,约8. 5万人,由拿破仑指挥;俄军贝尼格森的兵力,约6万人。 战斗首先是由俄军发起的,继而由法军转为攻击。 由于贝尼格森指挥上的错误,俄军终于在弗里德兰遭到惨败,1/3的近卫军被消灭,几乎全部的炮兵都落到了拿破仑手里。 俄军失败,将领惮战,士气沮丧,部队疲惫不堪,难以继续作战。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迫向拿破仑求和,最后在1807年7月9日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 至此,第四次反法联盟,被拿破仑彻底地打破了,普鲁士问题到这时也解决了。 在战争中,应该把消灭敌人放在首要地位。 暂时的胜利不算胜利,只有彻底把敌人打垮才算胜利。 否则,它还会重整旗鼓,战端再起。 拿破仑的雄心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 作为军事家,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 发布时间:2025-04-12 09:04:00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