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荀林父无力驭将败迹,荀林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内容: 楚庄王以郑国附晋叛楚为名,大举伐郑。 郑国是晋国进入中原的通道,因而晋国不容楚国控制,遂任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谷为副,士会为上军元帅、却克为副;赵朔为下军元帅,栾书为副。 三军浩浩荡荡到达黄河北岸。 谁知郑已降楚,荀林父意欲回师。 副帅先谷反对,并私自率军渡过黄河,袭击楚军,企图邀功。 荀林父只好改变决心,于衡雍。 (今河南原阳西)渡过黄河,进至邙地,背河列阵,策应先谷军。 楚军发现晋军号令不一,派出使臣至晋营,名为求和实为探测虚实。 上军元帅士会提议楚军退兵,先谷认为软弱,提出要将楚军赶出郑国,将晋将之间分歧暴露无遗。 荀林父被迫渡河,见楚军求和便顺势同意,约定了盟期。 楚使探知晋军主帅不能驾驭众将,于是诱晋军出战。 晋将魏倚、赵旃擅自率军攻击,并孤军深人,被楚军击败,两人只身逃回。 楚庄王亲自击鼓,全军出击。 晋军前临大敌,后临黄河,争先渡河逃命,不少船只翻在河中,大败而回。 晋军偏将不服从命令,主帅无力驾驭全军,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经此一战,晋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发布时间:2025-04-18 09:29:0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