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朝开国六公爵结局如何?都被朱元璋杀掉了吗? 内容: 众所周知朱元璋寒微出身,猜忌心强,那么明朝开国六公爵结局如何? 都被朱元璋杀掉了吗? 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他对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明朝的功劳,可与萧何对汉朝的功劳相比,可谓是功臣之首。 其被封为韩国公、左柱国、太师、丞相,可谓是位高权重、位极人臣。 在当时被封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李善长是居首位的。 不过李善长的结局却不好,因为他和胡惟庸关系密切,后来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因被胡惟庸案牵连,朱元璋就把这个六公爵之首的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人全部处死,当时他已经七十六岁。 李善长都七十六了,还未能幸免于难、不能善终,真是凄凉。 当时受到胡惟庸案牵连的还有陆仲亨、唐胜宗、郑遇春、陆聚等等。 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朝名将,其可谓是朱元璋账下的首席元帅之选。 其善于治军、攻城拔寨,可谓是所向披靡。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的过程中,徐达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在军事方面他战功赫赫、彪炳史册。 后来徐达被封为魏国公,为开国六公爵之一。 他的结局要比李善长好,是因病去世。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亲自参加葬礼,又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可谓是死后哀荣。 虽然有的地方说的是:徐达得了一种不能吃鹅的病,朱元璋却送了他一只鹅,意思就是让徐达死,只不过不好明说,徐达只得把鹅吃了,没多久他就死了。 不管徐达的死是不是被毒死的,但他至少是死后哀荣,没有被朱元璋扣上不忠叛臣之名,这结果要比如李善长好多了。 毕竟李善长不仅被族杀,还背上骂名。 郑国公常茂常茂,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子,常遇春死的早,所以他躲过了后来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劫难,得以全忠。 常茂是常遇春长子,因其父功高,其父死后,他被封为郑国公。 后来常茂和冯胜在一起工作,但常茂却不服管束。 在纳哈出投降的时候,常茂得知纳哈出要跑的消息,就上前去抓纳哈出,纳哈出反抗,结被常茂砍伤,从而导致纳哈出部溃散。 冯胜给朱元璋上书说是因常茂之过才导致纳哈出溃散,朱元璋大怒,就把常茂贬到龙州,到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他离开人世。 所以,常茂的结局还算一般,不算特好,但也不差。 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也就是叫朱元璋舅舅的。 其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就带着他躲避战乱,后来见到朱元璋,朱元璋很喜爱他,就收了他做养子。 李文忠也是战功赫赫,曾多次带兵出征塞外征讨元军残余力量,因功被封为曹国公。 李文忠的结局并不是被朱元璋杀了,他是病死的,只不过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六岁。 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亲自为其写文致祭,又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为武靖,同时还得以配享太庙,其像挂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 如此,也可谓是死后哀荣了。 (后来在靖难之役时,打开金川门迎降燕王朱棣的李景隆就是李文忠之子)。 宋国公冯胜冯胜,又名冯国胜,他和冯国用是兄弟。 明朝建立前,他功劳显著,后来明朝建立后,于洪武二十年时,他曾为大将军,带着蓝玉、傅友德等人出征辽东的元军,并得以扫灭辽东元军的残余势力,其因功被封为宋国公。 冯胜虽然功高,却也震主,所以后来就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 最终冯胜被朱元璋赐死。 不过庆幸的是,冯胜虽然被赐死,他的儿子也不得承袭他的爵位,但至少不是被族灭,这就要比李善长的结局要好了。 卫国公邓愈邓愈,字伯颜。 明朝建立前屡立功劳,后来和徐达一起出征,打败北元军,并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因功被封为卫国公。 邓愈后来不是被朱元璋所杀,而且因病去世。 他是病逝于寿春,其去世后,朱元璋亲自迎接他的灵柩祭奠。 并追封他为宁河王、谥号武顺,其像挂于太庙享祭。 发布时间:2025-04-18 10:04:05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