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杜甫和李白在哪里会见的?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怎么样? 内容: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偃师西北的首阳山下筑了几间窑房(窑洞),这里有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墓,杜甫的远祖杜预也葬在这里。 这是杜甫最崇敬的两位先祖。 以后杜甫有时住在首阳山下,有时住在洛阳。 八九年的漫游,并未在事业上打开一条道路。 考试也落榜了。 旅途上结识的大半是和他一样游猎唱歌的朋友,并没有遇到能援引他去作一番事业的人物。 他常常呆呆地望着远祖杜预的墓出神: “当阳君啊(杜预曾被封为当阳侯),你的一生是多么有作为,而我作为你的子孙,已是三十多岁的人啦,除了写作一些诗歌,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呐。 ”杜甫正当感到空虚的时候,和大诗人李白的会见充实了他的生活。 这一年诗人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路过洛阳。 这两位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在洛阳见面了,并且结下了亲密的友谊,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这时李白年已四十四岁。 他目光炯炯,身佩长剑,风流潇酒,不减当年。 “久仰大名,只是没有机会见面,今日相逢,实为生平宿愿。 听说两年前李公奉召入京,金銮殿上皇上以七宝床(器物的架子)赐食,御手调羹;满朝文武都为皇上得到人才而庆贺,高呼万岁。 从此代替皇上起草诏书,侍从宴游,准备大用,怎么今日来到东京? ”杜甫带有几分诧异地问。 “杜二(杜甫排行是老二)”,李白虽然和杜甫是初次见面,却像老朋友一样,直言不讳地说:“提起来到东京,真是一言难尽。 我李白五岁就开始读书,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处并且很快就学会作诗写文。 我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天下苍生贡献才能。 前年奉召入京着满以为从此可以辅佐君王题安邦定国了。 哪里晓得到了长安,皇上只要我做些供行乐的诗词,增加他宫廷生活的乐趣,至于国家大政,压根儿沾不到边,这使我大失所望。 再说,朝廷里的情况很槽,权臣贵戚们只顾谋取私利,全不为国家着想。 他们的本事就是勾心斗角,弄权作奸,作威作福,奉承拍马。 像高力士这般权贵怎能容得我这傲岸的性格中. .. .. .”高力士是个太监,但很受唐玄宗信任,官拜大将军,后又封为渤海郡公。 他权势很大,四方进奏文表,必须先送给他看了,然后再转给唐玄宗。 许多大为了升官都去拍他的马屁,有些人就是这样取得将相高位的。 他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连一些王侯都比不上他富有。 据说他在长安来庭坊造宝寿佛寺,铸了一口大钟,钟铸成时满朝文武都来庆贺。 高力士说打一下钟的,表示捐钱百千。 那些拍马屁的人多至击钟二十多下,少的也有十多下。 发布时间:2025-04-20 09:37:04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