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信知己知彼为什么不受项羽的重用?项羽最后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内容: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为困锁刘邦,封刘邦为偏远的汉中王,使他不能东进。 四月,刘邦到达南郑(今陕西汉中东),由于手下将士大都不是本地人,不愿久留汉中,不时有人思家逃离,刘邦愁得寝食不安。 一日,丞相萧何急冲冲赶来谒见刘邦。 萧何说:“臣追还了一位逃人。 ”刘邦问:“是谁? ”萧何说:“治粟都尉韩信。 ”刘邦又问道:“入汉中以来,诸将逃之多人,为何独追韩信? ”萧何道:“诸将易得,国士无双,大王欲争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遂说:“凭你这样推崇他,我就用他为将。 ”萧何说:“即使为将,怕也留他不住。 ”刘邦说:“那就用他为大将。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人,精通兵法,胸怀大志。 项梁起兵时,韩信投奔项梁,当了一名小卒。 项梁战死后,韩信又跟着项羽做了个“郎中”。 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采用。 以后归汉,随刘邦来到南郑,虽由丞相多次推荐,刘邦只给了一个治粟都尉的小官。 韩信难抒平生之志,遂只身出走。 萧何得知韩信出走,如失至宝,骑上快马追出数十里,追回韩信,再向汉王推荐。 刘邦按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 仪式完毕,刘邦问计于韩信:“丞相屡次保举将军,将军有何妙策教我? ”韩信道:“项王勇武强悍,吼一声,可以吓倒一千人,但不过是匹夫之勇。 如:他背义帝所约,后入关而强称霸,不讲信义;他眼光短浅,不因势占据攻守皆宜的关中要害地区,却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建都;他按亲疏分封诸侯,将士多怨其不公。 又如,楚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 攻陷襄城,“襄城无遗类”,巨鹿大战俘秦军二十万皆坑之,人心相背,失道寡助。 因而项羽表面很强,实际十分虚弱。 ”刘邦听着不禁喜形于色。 韩信继续说道:“而大王你则不同,入武关以来,所经之地秋毫无犯,废除秦时苛法,而且破宛城不杀降将,入秦都不斩子婴,秦民无不翘首以待大王。 ”朝信对楚汉双方了如指掌,分析透彻清晰,使刘邦茅塞顿开,不禁连连称赞。 韩信又说:“大王东进,首先应夺取关中,可以明修栈道,转移楚军视线,然后暗渡陈仓,突然袭击雍王章邯。 ”刘邦当即决定准备东征。 这以后,韩信夜以继日训练将士的阵法、战法,汉军阵容日盛。 汉高祖元年五月,曾为项羽在伐秦中立下战功的田荣、陈余等人,相继叛楚。 刘邦认为时机已到,八月用韩信计谋,一面派数百名兵土佯修栈道,一面命将军曹参、郎中樊哙领兵数万为前锋,潜出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东),袭击雍地(今陕西凤翔西南)。 雍王章邯奉项羽密令扼守栈道口,防备刘邦东进。 开始听探子来报,汉军数百人整修栈道以图东进,不禁笑道:“区区数百人,何时才能修复? ”不以为然。 八月中旬,探马急报,说汉军已经暗渡陈仓,章邯大惊,仓促迎战。 汉军东归心切,拼死向前;楚军大都是秦地百姓,怨恨章邯背秦,更不愿为项羽卖命,不战自溃。 章邯败退好田寺(今陕西乾县东),再退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废丘面临渭水,韩信命樊哙在下游截流倒灌入城,城中大乱,章邯拔剑自刎。 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闻章邯兵败,自料难以抵抗,于是,先后投降汉王。 这样,三秦之地,不到一月便全属刘邦所有了。 接着刘邦率军出武关,定洛阳。 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追项羽至固陵,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自杀。 刘邦随即统一天下。 发布时间:2025-04-26 09:05:5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