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齐桓公寓兵于农听了谁的建议?齐桓公和管仲为什么还有旧仇? 内容: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国内乱,国中无主,齐公子小白击败他的哥哥公子纠,争得侯位,称为齐桓公。 在争位中功劳最大是鲍叔牙,齐桓公要任命他为相。 鲍叔牙坚辞不就,认为管仲比自己有才能,一再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为了创建霸业,不计较管仲曾经帮助公子纠争位用箭射他的旧仇,答应重用管仲。 齐桓公按鲍叔牙的意见,择定吉日,在文武大臣陪同下把管仲从郊外的寓所接到宫中。 齐桓公诚恳地对管仲说:寡人刚刚执政,人心未定,国力不强,想创建法度整顿纲纪,富国强兵,望仲父不吝赐教。 ”管仲谦让再三,然后提出了废公田,薄税敛,省刑法,设盐铁官,制作农具,铸钱币,调整物价,让士农工商各守其业等一整套治理国家的意见。 齐桓公听后,精神为之一振, 并进一步问道:“仲父的治国方略,使寡人顿开茅塞。 只是现在齐国兵微将寡,难以威服四方,募兵扩军又缺财力,不知该如何解决? ”管仲答道:“自古兵贵精而不贵多,强于心而不强于力。 只要上下同心同德,就能克敌制胜。 大王应该隐其名务其实,采取寓兵于农的办法。 ”齐桓公急切地问道:“何谓寓兵于农? ”管仲说:“这是一种花费少,功效大,既能发展生产,又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的办法。 ”管仲见齐桓公听得很认真,就接着说:“齐国全境可分为工商与农乡。 工商专心经商,为国家积累财富,免服兵役;农乡平时种田,五家编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 每家出一人,五人为伍,二百人为卒,二千人为旅,万人为一军。 这样,士兵即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训练打猎;战时出战。 大家互相认识,彼此熟悉,居则同乐,死则同哀,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足以横行天下。 ”齐桓公频频点头说:“这样组建军队,既不增加国家开支,也不会引起诸候各国的猜疑和不安,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人越谈越投机,连续谈了三天。 齐桓公决定任命管仲为相,让他治理国家,并当着文武百官宣布:“国家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管仲任齐相后,按寓兵于农的法则,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周整王二年(公元前680年),齐在鄄(今山东鄄城北)与宋、陈、卫、郑会盟,开始称霸诸候。 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山戎攻燕,燕向齐求救。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亲率大军北征,与:燕军配合,击败山戎。 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狄人进掠邢国,次年,灭亡卫国。 齐桓公联合宋、曹二国军队,大败狄人。 中原各国都称颂齐桓公,尊他为霸主。 这时,南方楚国国力日强。 向中原发展,屡次进攻郑国。 齐桓公转而向南,联合中原诸国攻楚。 楚被迫求和,联军与楚在召陵(今河南偃城东)结盟后退回。 中原因而得到暂时的安定。 管仲任齐相期间,齐国推行法制,富国强兵,北服戎狄,南威荆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发布时间:2025-05-03 09:36:5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