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钞菁华录|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 内容: 文钞菁华录熟读文钞,笃修净业三、示修持方法丙、明对治习气99.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 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 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 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 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 (正)复宁波某居士书100.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 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 何以能令如此?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 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三)复朱仲华书101.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 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 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 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 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彼自惧获灭种,即相率归降矣。 其最要一著,在主帅不昏不惰,常时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灭贼,反为贼灭。 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以至于无耳。 故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102.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即制心不令外驰之谓。 编者敬注】。 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 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 《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 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 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正)复马契西书三语 音|冉宗瑜编 辑|弗 云审 核|正 仁 发布时间:2025-05-09 12:17:40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