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曹魏的七位镇南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内容: 曹魏的七位镇南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镇南将军是从三国时期开始在军中设置的高级武官职位,曹魏集团中先后有七人担任过该职,位次低于“四征”,属于杂号将军。 镇南将军与征南将军在职责上基本类似,个别将领还兼任刺史,统揽军政,镇戍及治理地方。 第一位:张鲁。 张鲁在曹魏集团中担任第一任镇南将军,实属无奈之举。 张鲁本来是益州地区的一方诸侯,割据汉中称王称霸,还自任道教的天师,在地方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生活也非常安逸。 但是,刘璋、刘备和曹操都盯着汉中这一块集军事、经济、物产为一体的重要地域,这也就注定了张鲁在汉中的地位必然不会长久。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张鲁没能顶住曹魏的进攻,最终投降了曹操。 曹操对张鲁还是非常不错的,任命其为镇南将军,负责荆、豫二州诸军事。 不过,张鲁第二年就在任上郁郁而终了。 第二位:曹休。 曹休是曹魏宗室成员,父亲早亡,少年时带着母亲避难至江东地区,幸得吴郡太守的收留才有了立足之地。 曹操创业之初,曹休改名换姓,辗转千余里回到了曹操身边。 曹操见到曹休之后非常高兴,将他留在身边,视如亲子,与曹丕享受同样的待遇。 之后,曹休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得到了大量历练的机会,在对抗蜀汉、孙吴两大集团的过程中屡建军功。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迁升为镇南将军,假节统领豫州诸军事。 第三位:黄权。 黄权原是刘备入蜀后从益州刘璋集团招降的将领。 刘备东征伐吴期间,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部驻守江北防止曹魏的偷袭。 蜀军战败后,黄权的退路也被截断,无奈之下率部归降了曹魏集团。 黄权在曹魏集团很受器重,被任命为镇南将军,不久后又迁升为车骑将军。 不过,黄权在曹魏集团中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位将军,虽然将官加身,但却拒绝统兵,空有其职而已。 第四位:毌丘俭。 毌丘俭在曹魏集团中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将领,从文职转到了武职,早年在曹魏集团中屡建功业,征讨辽东期间更是居功至伟,但是,最终勤王失败时却被冠上了叛贼的罪名。 毌丘俭是在嘉平年间被迁任为镇南将军,兼豫州刺史,统领诸军事。 第五位:诸葛诞。 诸葛诞跟毌丘俭的境遇几乎相同,早期在曹魏集团很受器重,在军政两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成绩,也是在最终反抗司马集团失败,被冠以叛贼的名声。 诸葛诞于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在东兴之战中被自己的侄子诸葛恪打败后,调换了防线,迁任镇南将军,统领豫州诸军事。 第六位:王基。 王基早年在曹魏集团中,颇受大将军曹爽的器重,曾担任过河南尹、尚书、荆州刺史等要职。 王基在地方上治郡严谨、政绩突出,后期又受到司马家族的器重与信任,参与平定淮南叛乱时屡有功绩。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王基在平定毌丘俭叛乱时建功,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兼任豫州刺史,统领诸军事。 第七位:王沈。 王沈是曹魏集团中的一位文臣,早年加入曹魏之后一直从事着文职,在朝廷任侍中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掌管书籍的编撰,所以,王沈在曹魏集团中还有一个“文籍先生”的称号。 不过,王沈在曹魏集团的声誉却不好。 当时,司马昭擅政,将皇帝曹髦架空。 曹髦对司马昭的行为非常不满,为了挽回局面,他欲率领心腹亲自征讨司马昭。 曹髦私下秘密召见了三位心腹,分别是王经、王业、王沈。 王经对皇帝的密诏当场表示支持,并抱着必死之心坚决拥护。 王沈与王业二人却阳奉阴违,扭头便将这件事告知了司马昭。 结果,司马昭部下成倅等人公然将魏帝曹髦杀害。 王沈因告密有功,受到了司马昭的器重与信任,在仕途上屡得升迁,而他不忠主上的行为则遭到了同僚们的唾弃。 据《晋书》载,王沈于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西晋集团建立前迁任镇南将军,兼领豫州刺史,统领诸军事。 发布时间:2025-05-10 10:00:25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