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严畯简介:著有《孝经传》、《潮水论》 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严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严畯(生卒年不详),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 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 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世,孙权打算让严畯接替其位。 严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对抗在荆州的关羽和北面的曹魏,便坚决不接受此任命。 后来担任尚书令。 严畯享年七十八岁。 著有《孝经传》、《潮水论》。 人物生平严畯,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 年少时喜爱学习,通晓《诗》、《书》、三《礼》,喜好《说文解字》。 东汉末年,因避乱来到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 。 严畯性情朴直淳厚,他对于人才,能忠告人家良好的道义,志在让他人能取得补益。 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病故,孙权任命严畯接替鲁肃职务,督领一万兵士镇守陆口。 众人都为严畯感到高兴,而他却一再坚辞不受,说:“我向来只是个书生,不参与军事,不具有占据这种职位的才干,罪过与悔恨将会随之到来。 ”说时慷慨恳切,以至于流泪。 孙权见他如此,才不再勉强,而让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位。 时人都赞扬他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才能而辞让权位。 孙权称帝后,严畯任卫尉。 曾作为东吴使臣出使蜀汉,蜀汉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欣赏。 严畯不爱钱财,所得俸禄与赏赐,均拿出散发给亲戚故旧,因此家中常不宽裕。 广陵人刘颖与严畯有旧交情,刘颖精研学问在家,孙权听说后便征召他,他称病不应。 他的弟弟刘略为零陵太守,在职任上去世,刘颖前往奔丧,孙权知道他是装病,急忙传令将刘颖收捕审讯。 严畯也赶忙去告知刘颖这一情形,让他马上回来向孙权认罪。 孙权十分气愤,于是罢免严畯,而刘颖却得以免罪。 后来,孙权也觉处置不当,复用严畯为尚书令。 严畯七十八岁时去世。 个人作品严畯平生著有《孝经传》、《潮水论》,又与裴玄、张承论管仲、季路,这些文字都留传于世。 严畯撰写的《潮水论》,是中国最早的潮汐学专篇。 但可惜早已失传,具体内容也无从知晓。 轶事典故严畯作卫尉时,孙权让他念一篇小时候读过的文章,严畯便朗诵《孝经》“仲尼居”。 张昭听说后说严畯是个书呆子(“鄙生”),然后念了一篇“君子之事上”,受到众人称赞。 人物评价孙登: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於为国,通达治体。 陈寿: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 至畯辞荣济旧,不亦长者乎! 发布时间:2025-05-11 10:00:19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