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汉武帝为什么会害怕窦太后 窦太后有什么恐怖的地方 内容: 还不了解:窦太后和汉武帝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公元前135年,窦漪房临终前,对孙子汉武帝吐露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 汉武帝既震惊又悲伤,内心却禁不住狂喜:这天下终于是我的了! 窦漪房讲述的是汉武帝刘彻七岁时,当时他已经抢夺了异母兄长刘荣的太子之位。 刘荣被软禁,写了一封求助信给祖母窦漪房。 可是这封信却被刘彻的母亲王娡劫走并烧毁,随后逼死了刘荣。 汉武帝听后,感觉到深深地震惊,他心目中的母亲王娡并非如此狠辣无情之人。 接着,窦漪房叮嘱刘彻:“大汉的江山是刘家的,不能改姓啊! ”言下之意让汉武帝注意母亲与舅舅意在干预朝政,谋夺刘家江山。 从这一点看,窦漪房将帝王之术玩弄得炉火纯青。 她唯恐被她压制多年的王娡在她死后掌握了权力,让窦家人退出政治舞台。 因此离间了刘彻和王娡,在刘彻心里埋下一根刺。 在当时的情形下,刘彻不得不用窦家人来牵制王家人,从而保存了窦家人的政治实力。 事情不论真假,刘彻心中都不得不对王娡有所提防。 这样的手段可谓高明。 窦漪房精通政治谋略,也善于窥视人心,利用道德舆论绑架自己的儿孙,不仅汉武帝畏他如虎,连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也对窦漪房怕得要死。 01 积威已久,汉武帝童年阴影深重汉武帝幼年时,亲眼目睹祖母对父亲的情感操纵。 也对祖母差点剥夺自己的皇位继承权而深感恐惧。 那时汉文帝已经去世,窦漪房权势日益稳固。 朝中很多重要职位都是窦家人,连皇帝也是自己的儿子,虽然她已经双目失明,却仍然不阻碍她的人生登上了巅峰。 汉景帝对母亲是又敬又爱又怕,几乎丝毫不敢违拗母亲的意思。 太子刘荣被废后,母亲提出不要再立太子,而是让汉景帝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刘武是窦漪房最疼爱的小儿子,她想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按照汉朝的礼制,在皇帝有儿子的情况下,父传子天经地义,哪有传给弟弟的? 可是汉景帝却不敢说“不”,在母亲面前,他只能说“我愿意”。 汉景帝是个聪明人,不敢当面怼,就想办法迂回打消母亲的想法。 他告诉母亲,自己虽然愿意,只不过自己说了恐怕不算,还需要大臣们的同意才行。 果然不出汉景帝所料,朝中大臣纷纷反对册立刘武为王储,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汉文帝时期的老臣袁盎。 刘武怀恨在心,安排刺客将袁盎刺杀。 事情败露后,汉景帝不仅没有惩罚弟弟,反而因为怨恨弟弟,惹得窦太后很不高兴。 后来刘彻求姐姐刘嫖为自己说情,才让窦太后原谅了自己。 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不可谓不卑微啊。 可是更卑微的事情还在后面。 刘武不愿意常驻封地,申请要到京都生活。 可是这样的要求不合规矩,汉景帝断然拒绝了。 刘武在封地闷闷不乐,不久后就因病去世。 窦太后大为伤心,怒斥汉景帝:“帝果杀吾子! ”不仅如此,窦太后还和无知妇人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不吃不喝,天天流泪。 汉景帝并不敢斥责母亲一句,而是求助于刘嫖,想办法讨母亲欢心。 后来,刘嫖出了个主意,将刘武的封地一分为五,五个儿子都封为王,享受贵族的最高礼节。 窦太后这才高兴起来,开始吃饭。 窦太后不但特别偏心小儿子,还不断干涉汉景帝的朝政事务,对汉景帝的各项决策指手画脚。 当时还年幼的汉武帝,亲眼目睹过窦太后的强势,也感受到汉景帝对窦太后种种委曲求全。 对祖母的惧怕从小就深深地刻印在了骨子里。 即使后来成长为一代威武无敌、开疆拓土的大帝。 他的这种惧怕也没有减少,童年阴影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 02 窦漪房拥有巨大的权力窦漪房出身卑贱,从一个小宫女一路成为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活得长久是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她的政治手腕非常高超。 汉景帝去世前,将一件最重要的物件--虎符交给了窦漪房。 虎符意味着军政大权,只有虎符才能调动大军,从此窦太后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 窦漪房在汉朝的文臣武将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很多高官都是窦漪房的亲信。 当朝宰相、大将军窦婴是窦漪房的侄儿,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长乐卫尉、不败将军程不识等都唯窦漪房马首是瞻。 刘彻16岁登基,没有实权,也没有自己的羽翼,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甚至刘彻身边的禁军也都听从窦漪房的调遣,他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祖母耳中,刘彻怎么能不提心吊胆呢? 跟现在的青春期的少年一样,最初的刘彻还很叛逆。 他曾经做出过抗争,惋惜因为权力太小,他的抗争犹如以卵击石。 刘彻即位后就开始训练自己的亲兵。 窦漪房知晓后对刘彻大肆训斥,勒令他停止练兵。 刘彻只好私下偷偷培养自己的死士。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朝推行的是道教的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 这对汉初的经济恢复和老百姓的休养生息有极大的好处。 汉武帝时期,经济渐渐强大,他的雄心壮志更为远大,想要开疆拓土、攻伐天下。 于是,汉武帝想放弃黄老之学,转而推崇儒家思想,加强皇帝的权威,为此汉武帝重用了儒家学者赵绾和王臧,任命他们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进行了一系列儒家礼制的改革。 窦漪房得知后怒不可遏,她认为汉武帝黄口小儿,采取的政策恍若儿戏,简直是在瞎折腾。 她命人搜集了赵绾和王臧的罪证,将他们抓入大牢,双双惨死。 随后又废除了汉武帝已经进行的一系列儒学改革。 汉武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信惨死,丝毫没有反抗之力。 他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被架空的,在窦太皇太后的面前,他实在太弱。 朝廷上的大BOSS从来就不是他。 从这以后,汉武帝只能隐忍下来,静静等待时机的到来。 03 汉代以孝治天下,汉武帝不敢不服“孝”在汉朝是治国之本。 皇帝是万民的表率,当然要自己做到孝顺,才能够成为百官和百姓的榜样。 汉文帝就是个进入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大孝子,“亲尝汤药”说的就是汉文帝孝顺母亲薄姬的故事。 薄姬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 三年里,刘恒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姬病床前。 给薄姬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 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 汉景帝对母亲窦太后也是至孝,从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思,连母亲提出将储君之位给弟弟,汉景帝都唯唯诺诺不敢反对。 无论窦太后如何“作”,汉景帝能做的也只有安抚、赔罪,想方设法讨母亲欢心。 有了爷爷和父亲的榜样,汉武帝怎么敢与祖母对着干呢? 哪怕意见相左,皇帝心里不痛快,也绝不敢忤逆祖母。 因此,在汉武帝与窦漪房多次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窦漪房在道德上就占据了高点,只有她管教汉武帝的份儿,没有汉武帝反抗祖母的机会。 这些道德标准和礼制就像绳子一样束缚着汉武帝的行为,他只能以窦漪房为尊。 等待窦漪房去世后,才能大展拳脚。 04 结束语无论从汉武帝从小受到的耳濡目染,成长后受到的道德束缚,还是实际上不得不服从于权力。 都让汉武帝无力反抗窦漪房的威压。 更何况窦漪房既能用吕太后一样狠辣的政治手段来对付对手,又能用薄太后的仁慈宽厚来对待群臣。 深得百官群臣的拥戴,在朝廷政事上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窦太皇太后去世前,用一番话激起了汉武帝的警惕之心。 即使汉武帝对窦太后有所不满,也不得不利用窦氏一族来牵制王氏一族,成功地保全了家族。 窦漪房留给汉武帝的心理阴影面积极大,汉武帝称帝后,威震天下。 却始终无法真正相信女人,他废了陈阿娇,逼死卫子夫,还以“立子杀母”的方式将太子之母钩弋夫人斩杀。 他的所作所为,正反映了他对窦漪房这样的女人干政的惧怕。 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逃脱被女人控制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5-05-19 10:00:19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