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张辽八百卒为什么可以破孙权兵十万? 内容: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名人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辽八百卒破孙权兵十万的故事。 权守合肥十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三国志·张辽传》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后,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三国鼎立之势初具雏形。 不过,曹操势力虽然退出了江左地区,但却控制着战略要地淮南,随时会从合肥沿濡须水南下攻取建业。 合肥就象悬挂在孙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他夜不能寐,吃不甘味。 孙权若想改变被动的局面,就只将能东吴防线前移至淮河流域,以达到“守江必守淮”的战略目的。 因此,孙权发起了六次北伐合肥之战,意图攻占合肥。 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15年,刚刚在第三次濡须之战中挫败曹操的孙权,兵精将猛,士气正旺。 他趁曹操西征汉中,无暇顾及合肥之机,亲率精兵十万,并带上当时东吴的主要将领,悍然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 但是,孙权却碰上了一生之敌张辽。 在此次战役中,合肥主将张辽率领八百壮士,一举击溃了兵力100倍于已,正处于巅峰期的十万东吴大军,并差点活捉孙权。 这也是《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史料,就会发现,第二次合肥之战,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让对手心服口服的经典以少胜多”战役。 张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公元213年,曹操采取坚壁清野战术,下令将江西民众迁移到中原。 此举在民间造成恐慌,导致庐江、九江、蕲春、广陵等地有十余万户东渡长江逃到吴地,造成江西人口空虚。 在合肥以南只剩下皖城一座孤城。 公元214年,孙权亲征皖城,并顺利拿下皖城。 此时,驻守在合肥的张辽,在得知皖城失守后,敏锐地察觉出孙权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合肥。 于是,他未雨绸缪,立即在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同时又开凿了藏舟浦,用来隐藏舟船。 合肥守军总共只有七千多人,主将也只有张辽、乐进与李典三人,相对东吴来说显得势单力薄。 但是,由于深谋远虑的张辽采取了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从而为大胜东吴埋下了伏笔。 合肥交锋:张辽率八百卒闯敌营,孙权军望风披靡失先机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三国志·张辽传》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远征汉中,无暇顾及合肥之机,亲率精兵十万,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 此战孙权精锐尽出,志在必得。 但是,包括孙权在内的东吴诸将,攻弱守强的致命缺陷在此次战役中暴露无遗。 东吴在兵力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应该一开始就将孤立无援的合肥城围个水泄不通,以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 但是,习惯于用防守思路指导攻城战的孙权,却将军营设在远离合肥城的岸边,这样虽然有利于撤退,但却给张辽提供了突袭的机会。 事实正是如此,张辽趁东吴军队尚未对合肥形成合围的良机,挑选出八百名敢死队员,闪电突袭孙权营垒。 在张辽及敢死队员的冲击下,孙权军望风披靡,无人敢挡张辽军,最终张辽从早上一直杀到中午,才带领毫发无损的八百敢死队员成功返回合肥城。 通过此次突袭行动,张辽达到了“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的战略目的,而吃到下马威的吴军则锐气受挫。 此时,胜利的天平已向曹军倾斜。 再战逍遥津:孙权自乱战脚,成就张辽威振逍遥津权守合肥十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三国志·张辽传》张辽首战重挫东吴军队后,在军中威信急升。 合肥城内守军因此空前团结,军心稳固。 而孙权在先失一阵后,也迅速稳住战脚,并对合肥展开攻城作战,但始终破城乏术。 此后,东吴军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遭遇了瘟疫,无心恋战的孙权决定退兵。 但在此时,孙权却再次犯下致命失误:他在撤军时,既没有对张辽可能会主动出兵追击作出应对,而且又亲自断后。 在战场上,犯错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这是铁律。 当东吴军队在抢渡逍遥津撤退时,张辽也察觉到了东吴军队的异动。 于是,张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即率军追击,同时分兵毁桥。 此时,孙权还停留在逍遥津北岸,而东吴的大部队已经渡过逍遥津南岸,孙权面临被张辽“斩首”的危险。 但幸运的是,因为张辽等曹军不认识孙权,再加上甘宁、凌统等东吴将领的拼死掩护,孙权才得以策马跃过断桥,到达逍遥津的南岸。 东吴军队在逍遥津惨败,孙权难辞其咎。 事实上,正是由于孙权过于自信,或者说是盲目自信,不仅不伏击张辽,反而对张辽不设防,才给了张辽威振逍遥津的机会。 经过此役,张辽大名威震江东,以致江东有小儿啼哭,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 ”就能让孩童马上止哭。 结语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孙权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本可采取瓮中捉鳖的战术围困合肥,活抓张辽等人。 但由于孙权行动迟缓,反而被张辽率八百敢死队员先下手为强,突袭了东吴的营垒。 祸不单行的是,孙权在撤退时再次犯下不设防的低级错误。 从而被张辽在逍遥津南岸痛击东吴来不及撤至南岸的人马,并差点活抓孙权。 在合肥以及逍遥津两次交锋中,张辽都是采取简单直接的正面对决战术击溃了东吴军队。 这一战绩不仅让李典、乐进等曹军将领叹服,也打服了孙权以及东吴诸将。 此役后,孙权认识到夺取合肥的难道太大。 于是,他调整了东吴的国防战略,将以北伐为主的激进战略,调整为以防守为主的保守战略。 因此,孙权再次将目光转回向荆州,这为稍后孙权单方面撕毁与刘备的协议,并与曹操夹击关羽埋下了伏笔。 发布时间:2025-05-19 10:01:5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