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周易属于宗教吗?周易与宗教的关系 内容: 周人的宗教观念,与商代有较大的不同。 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 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吴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有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 人殉现象在西周不像商代那样普遍。 由于没有发现相当于殷墟西北冈、武官村规模的大墓,当时人殉数量尚难判定。 用人作为祭祀的牺牲,在西周时期亦史无明文记载。 宗教思想的变化也表现在青铜礼器的纹饰上。 商代流行的带神秘意味的花纹,只在周初延续了一个时期。 到西周中期,大多数礼器的纹饰都图案化了,除装饰作用外,很少再有宗教或神话的意义。 祝宗卜史周初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曾为分祝、宗、卜、史宗教事务的官员。 当时这种人的地位较高,如太史可称为公。 后来他们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以至在社会中不再有显赫的身份。 祝管理祷祝,宗管理祭祀,卜职司卜史职司文书记事。 由于他们的专业需要特殊训练,常在家族中世袭。 例如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青铜器铭文所见史墙一家,从商末到西周中期代代都任史职,说明其职业的封闭性。 殷商时期使用甲骨的卜法继续流行。 已发现的周人甲骨最早有周文王时代的,其形制与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相近,足见商周卜法间有一定的联系。 西周甲骨也有上刻卜、辞的,曾在山西洪洞坊堆、陕西长安丰镐遗址、北京昌平白浮等地发现,而以陕西周原所出最多。 这一时期使用着草的筮法与卜法并用。 筮书就是《周易》。 当时常先筮后卜,特别在占问国家大事时更要如此。 在周人心目中,卜法比筮法更为重要,所问的事越重要,越要采用卜法。 这叫做“筮轻龟重”或“筮短龟长”。 发布时间:2025-05-25 09:08:08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