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魏孝文帝为什么要大臣百姓说汉话、穿汉服?孝文帝为什么微服私访? 内容: 几个月不见,洛阳在任城王元澄和威阳王元禧的治理下,街道更加整齐,新的建筑物不断出现,一片生气勃勃的景像。 魏孝文帝心里自然又很高兴。 留守京城的任城王和咸阳王听说万岁回都,急忙出来接驾。 魏孝文帝赞扬他们道:“二位把洛阳治理得可真好啊! ”任城王道:“万岁圣明,百姓感德,愚臣何功之有! ?”咸阳王道:“全是万岁福佑天下,国泰民安啊! ”魏孝文帝说:“卿等不必过谦。 将来中国统一之后,一定重重赏赐像你们这样的国家忠臣! ”二位王爷齐声说:“谢万岁! ”停了一会儿,魏孝文帝颇有感慨地说:“我们这做皇帝的,乃万民之主,可谓威风极了。 但是,正因为威风的过了火,小百姓见了都得回避,所以真正的民意很难知道。 我准备微服出巡一次,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所谓“微服出巡”,就是皇帝不再以皇帝的身份露面,而化装成一般平民。 这是件大事,弄不好,皇帝的安全就有问题,所以任城王和威阳王一时无法回答。 魏孝文帝见他二人不吭声,接着道:“我已经这样决定了,你们二位明天随我一起微服出巡一次吧。 ”这里所指的“化装”,也有个讲究。 就是“胡服汉化”。 由于鲜卑族拓跋部起源于塞外,长期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养成了“编发左衽”(ren,即衣襟)的习惯,无论男女,都把头发梳成辫子盘在头上,而且都穿夹领子、小袖口的服装,衣襟左掩。 第二天,君臣三人出现在洛阳大街上。 他们不止在发式上改变,同时在服装方面也由夹领小袖改为穿中原地区汉族平民的宽袍大袖,衣襟右掩。 侍卫人员也化了装,尾随后面暗地保卫。 一走进闹区,魏孝文帝搭眼看见了三个还身着鲜卑族衣服的妇女,心里就有三分不高兴。 这三个妇女,到一个首饰店买东西,挑了几件精致的手镯一类的东西,随意扔给卖首饰的一点零钱就走了待她们走远,首饰店的伙计们才议论起来:“这些人买东西总是不问价钱,扔点钱就走,也不管够不够。 ”“听说万岁爷叫他们鲜卑族要跟汉族一样公买公卖,这事要是叫万岁爷知道了,不知道他管不管。 ”“官向官,民向民,关二爷(即关羽)向的蒲州(今山西水济西,关羽的老家)人。 万岁知道也不会管。 ”“可也说的是。 听说万岁爷还要叫他们鲜卑族穿汉衣,学汉话,可他们都不听,连在太学里学习的那些太学生也是讲的咿里哇啦的鲜卑话。 这些朝廷老子,说话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听小首饰店伙计们的议论,魏孝文帝又特意拐到太学外面听听,果然有很多太学生还在说着鲜卑话。 他再也无心看洛阳的市容了,急忙转向皇宫。 任城王元澄和咸阳王元禧虽然也跟着万岁出巡,但他们唯恐皇上的安全有问题,所以一个在左、一个在右,至于别的人说些什么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到。 魏孝文帝心情沉重地回到皇宫,但他们的心情却是轻松的。 发布时间:2025-05-29 09:08:0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