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简介:为曹操立下过汗马功劳 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 三国曹魏名将。 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大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 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 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 赤壁之战兵败后,曹仁镇守江陵,在与周瑜相持一年后,弃城而走。 在渭南击破马超。 在河间破反将苏伯、田银。 在宛城破侯音。 在襄樊之战中,曹仁守樊城,以吕常守襄阳,二城皆挡住关羽的围攻。 又与徐晃共破陈邵,进驻襄阳。 曹丕即位魏王后,曹仁拜车骑将军,统率荆州、扬州、益州军事,晋封陈侯。 曹丕代汉建魏,封曹仁为大将军,又迁大司马。 后来,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最终惨败给朱桓。 不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六岁,谥曰忠侯。 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 险不辞难。 ”“忠”实为大誉之谥,终魏一朝仅有夏侯惇、曹仁获此美谥,仅次于司马师的“忠武”。 人物生平讨战群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河、泗水之间,后带队跟随曹操,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初平四年(193年),在曹操与袁术的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 从征徐州,曹仁经常督领军骑,担当阵前先锋。 又别攻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吕由,击破敌军,再与大军会师彭城,大胜陶谦军队。 后从攻费县、华县、即墨、开阳(以上皆为徐州辖内县地),陶谦派遣部下急救诸县,皆被曹仁击破。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征吕布,遣曹仁别攻句阳,成功拔城,更生擒吕布手下将领刘何。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平黄巾后,迎接汉献帝定都于许县,并以曹仁数有军功,拜为广阳太守。 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于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让他以议郎身份(职官名。 秦代设置,掌论议。 )督军。 建安三年(198年),从征张绣,曹仁别攻周围县地,略城虏众达三千馀人。 曹操军退还之际,张绣派军追击,曹军不利,士卒丧气,曹仁起而激厉将士,军心甚奋,曹操壮其所为,最终击破张绣。 建安四年(199年)二月,张杨为部将杨丑所杀,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引众欲投袁绍,屯于射犬。 四月,曹军进军临河,曹仁与史涣、乐进、于禁、徐晃等人渡河击眭固。 眭固使张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射犬,自己则带兵北寻袁绍求救,然而与曹仁等人相遇于犬城。 双军交战,曹军大胜,史涣斩杀眭固,尽收其众。 从平河北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袁绍相持于官渡,汝南降贼刘辟等响应袁绍反叛,侵扰许地,袁绍遣刘备出袭濦、强诸县,县众多举而应之。 使自许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为忧。 此时曹仁进言:“南方诸县以为我军当下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而刘备此时却以大军压境,他们的背叛是正常的事。 但刘备刚刚带领袁绍的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击便可破了。 ”曹操同意其言,于是令曹仁遣骑攻打刘备,将其击走,曹仁终于尽复收各个叛县而还。 后来袁绍遣别将韩荀想钞断曹军西道,却被曹仁破之于鸡洛山。 袁绍自此不敢再别遣分军。 曹仁又与史涣等抄截绍运粮车,尽烧其粮。 建安十年(205年),河北既定,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 当时曹操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 ”结果连月不下。 曹仁向曹操劝谏:“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 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 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 ”曹操听从其言,果然城池立降。 于是收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 江陵战瑜建安十三年(208年),从曹操讨平荆州,曹仁成为行征南将军。 赤壁之战后,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周瑜、程普率领几万人马,和曹仁隔江相持。 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往占据夷陵。 夷陵城内基本没有曹仁的兵马,以致于甘宁刚刚到达那里,就立即得到了夷陵。 曹仁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马去攻打夷陵。 甘宁向周瑜告急。 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自带兵去救甘宁,在夷陵大破曹仁,解除了甘宁之围。 周瑜乘势渡过长江,驻兵北岸,与曹仁相持。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攻打南郡,其前锋数千人已至,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将牛金迎军挑战。 但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 曹仁与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频没,左右之众皆失色惊惧。 惟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取马来,陈矫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着曹仁说:“贼众强盛,势不可当。 何不放弃这数百众人,而将军却要以身相赴! ”曹仁不应,披甲上马,带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与吴军距百馀步之遥,迫近城沟,陈矫等以为曹仁只是在沟上当住,为牛金支持作势,谁知曹仁竟渡沟直前,冲入敌围,牛金等乃得解救。 但敌围之中有馀众尚未尽出,曹仁复又直还突入,将余兵从围中拔出,又杀吴军数人,把吴军击退。 陈矫等初见曹仁冲出,皆惶惧无措,直到亲见曹仁还城,不得不叹道:“将军真是天人! ”三军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 后来,徐晃到达江陵,欲与曹仁共击周瑜。 周瑜也与曹仁约定日期来进行交战。 周瑜为流矢所伤,伤势严重,引军还阵。 曹仁闻知周瑜伤得不能起来,亲自督军到周瑜阵前,周瑜乃起身行到军营激厉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 在长达一年的交战中,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重”,曹仁在经历了惨痛的损失后,弃城而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据江陵。 拒超平叛建安十六年(211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兵出河东,关中诸将皆反。 曹操西征关中,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在渭南击破马超。 河间苏伯、田银反,曹仁遂行骁骑将军,都督七支大军讨破田银等众。 建安十八年(213年),群臣劝进曹操进封魏公、受九锡,“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也是在劝进者的名单之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月,曹仁跟从曹操征讨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月,在曹军的进攻下,孙权遣使徐详请降求和。 于是,曹操率先返回京城,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于扬州境内的居巢。 重返荆州后来,曹仁离开扬州境内的居巢,并再次行征南将军,假节,屯驻樊城,担当镇守荆州之重任。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之时,其兄曹丕致书训诫曹彰说:“为将者要奉公守法,不是应该像征南将军(指曹仁)一样吗? ”同年十月,荆州北部的宛城吏民苦于繇役。 于是,宛城守将侯音与吏民共同反叛,并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又与关羽连和。 曹仁仓促应战,当月便开始围攻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仁带领诸军对宛城进行了四个月的围攻,最终,屠宛城,斩了侯音。 曹仁又回师樊城,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 到了秋天,汉水流域进入雨季,曹仁并未做好长远的准备。 关羽前来进攻襄樊。 曹仁命令庞德的部队屯驻于樊城北部。 但樊城北部的地势较低,在雨季更易被淹,而主将曹仁只在樊城北部准备了“小船” (敌军却拥有“大船”)。 在敌军到达樊城之后,于禁又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依旧屯驻于樊城北部。 当时大雨连下十余日,汉水暴涨外溢,于禁的3万大军以及庞德的部队,尽遭洪水冲淹。 关羽趁势乘船进攻,于禁向关羽投降而全军覆没。 庞德等人乘“小船”欲回到曹仁驻守的樊城,水盛船覆,导致庞德被关羽俘获。 在洪水发生之前,仅有吕常据守的襄阳被关羽包围,而曹仁据守的樊城并没有被包围。 但在洪水发生之后,曹仁据守的樊城也被包围了。 曹仁率数千名士兵据守樊城,水几乎淹了整个城池。 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但援兵尚未赶到。 曹仁被关羽围困于樊城,吕常被关羽围困于襄阳,形势岌岌可危。 满宠对曹仁说:“山水来去快,希望不会太久。 听闻关羽遣其它将领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担忧,关羽不敢进攻,是害怕我军后面成犄角。 如今若逃跑,洪河以南的地方就不是我们的国家所拥有了,君请再坚持等待。 ”曹仁说:“没错。 ”满宠把自己的白马淹死,与士兵共同盟誓。 曹仁也以必死之心宣示众人。 将士们都被他俩的精神所感动,都一心守城。 不久,徐晃带援兵赶到时,大水也渐渐消退了,徐晃从外围向关羽进攻,曹仁得以突围,终于击退关羽。 在关羽的围攻下,无论是曹仁亲自据守的樊城,还是吕常据守的襄阳,都不曾被关羽攻破。 记恨许褚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在关羽败亡后,曹操回到洛阳。 曹仁也从荆州赶来朝谒。 当时,曹操还在自己的寝殿里尚未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许褚,邀许褚去旁边偏室坐下交谈。 许褚只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 曹仁因此记恨许褚。 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 ”许褚回答:“曹仁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 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内臣。 我们要说话应该在公开场所说,为什么要到屋里私下去说? ”曹操听闻此事后,更加欣赏许褚。 咸有效劳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 后来,曹仁在镇守襄阳时,请求还屯宛城,曹丕同意了。 曹仁临走时,焚烧了樊城、襄阳。 孙权派将领陈邵占据襄阳。 曹仁奉旨讨伐,与徐晃攻破陈邵,入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 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于合肥。 濡须战败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222年),十月,孙权复叛,曹丕亲率各路大军伐吴, 派曹仁率步骑数万进攻吴之濡须(濡须口之战) 。 蒋济袭击羡溪, 成功引诱敌军主将朱桓向羡溪派遣援兵。 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223年),濡须口之战仍在继续,此时,曹仁拥有步骑数万人,而吴方主帅朱桓仅有5000兵马。 因此,朱桓决定以逸待劳,对部下们说道:“两军对阵,胜负在于将领的能力,而不在于士兵的多寡。 诸位看看曹仁的用兵。 曹仁的指挥才能怎么能和我朱桓相比? 兵法说防守方只需半数兵力就可以抵挡数倍敌军,这里是指在无法依托城池的平原上,胜负取决于士众是否勇敢、进退是否一致。 现在,曹仁并非智勇双全,他的军队又心怀胆怯,千里跋涉,人困马乏。 而我们据守城墙,南临大江,北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正是百战百胜的胜势。 即使曹丕率举国之力前来,尚且不用忧虑,更何况,如今来袭的只是曹仁这些无能之辈! ”于是朱桓偃旗息鼓,伪装示弱,引诱曹仁来攻。 曹仁果然中计,派遣其子曹泰突袭濡须城,又派遣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人,早晨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中洲正是朱桓部众妻子儿女所在的地方。 曹仁亲自率领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 蒋济对曹仁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吴军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分兵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危险。 ”但是曹仁没有听从蒋济的良言,自恃兵多,坚持要分兵进攻中洲。 吴方主帅朱桓,亲自抵御曹泰,并派遣将军严圭抵御常雕等人。 到了三月份,朱桓大破曹泰。 在曹泰退兵之后,已经乘油船深入吴军身后的常雕等人进退两难。 朱桓回身反扑,与严圭、骆统共破常雕等人,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 至此,在此次战役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一路损失已经无法统计。 而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 魏军只好全面撤退。 曹仁在损兵折将后,不久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 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 曹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 青龙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曹仁与夏侯惇、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发布时间:2025-05-29 10:13:3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