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皮定均为何下令将无法带走的缴获粮食留给敌军? 内容: 原标题: 皮定均为何下令将无法带走的缴获粮食留给敌军? 原题:吴东峰:徐家祠堂的粮库该不该烧? |回望大别山之粮草先行第四节 粮草先行|徐家祠堂的粮库该不该烧? 6月28日清晨,待追赶的国军超越西进后,“皮旅”官兵突然从刘家冲钻出来,以神速的急行军插入国军后方,三次九十度大转弯,跳到了豫皖两省交界的小界岭,跨进了安徽省金寨县的吴家店。 吴家店,位于大别山腹地中心区,山势险峻,白云缭绕。 1983年我曾到吴家店住了一夜,那时的印象是狭窄的桶子街,破烂的土坯墙,贫穷的苦日子。 如今变化巨大,吴家店变成了繁华、热闹、现代的旅游小城镇。 1968年,我当兵入伍的部队就是“皮旅”一团,能攻善战,号称“老虎团”,首任团长王诚汉。 “皮旅”前身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组建于1944年9月6日,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 我当兵时,“老虎团”营团以上干部许多是参加过中原突围的老八路,二十四天的突围经历艰苦而荣光,他们记忆犹新:飞兵小界岭、强越松子关、突破青风岭、夜渡磨子潭、激战津浦线. .. .. .. 但他们对吴家店休整这一段却很少提起,我们也知之甚少。 周其林大爷,是我们在吴家店找到的仅有的一位见过皮定均的老人。 他用手机打了几个电话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民国三十五年,皮定均来到吴家店. .. .. .”因年事已高,周其林回忆得断断续续,但脉络依然清晰。 7月3日,皮定均派出两个侦察班伪装敌军特务队,不费一枪一弹,轻取吴家店乡公所。 皮定均随即赶到乡公所,宣传了共产党的政策,他要乡长立即给吴家店南面的两个乡打电话,声称:“国军要来运粮,鄙乡存粮不够,请急送来,另有任务当面交代。 ”云云。 南面的两个乡长分别于当晚和次日清晨派民夫把大米送到吴家店,计100多担。 两个乡长与吴家店的乡长均被“皮旅”扣押。 周其林回忆,这三个乡长一个也没有被杀害,皮定均只命令把他们的枪下了。 吴东峰采访周其林皮定均到来。 立即被曾与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认出来了。 周其林说,皮定均小时,曾在吴家店一个姓周的大户家放了一年牛。 皮定均那张嘴,独一无二,嘴唇向上翘,带着喜悦,给小伙伴们印象极深。 安徽金寨县是皮定均和方升普的家乡,十七年前,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这里参加红军,成了“红小鬼”。 现在又带着部队回来了,群众奔走相告,莫名高兴。 此时,国军得知“皮旅”进抵吴家店后,整编四十八师又令五二七团星夜调往位于立煌县(今金寨)之南庄堵击“皮旅”,但旅领导开了党委会,还是决定利用吴家店的条件,在吴家店休整了三天。 周其林回忆说,“皮旅”除了开仓,就是开会。 还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给每个官兵准备了五天的干粮;二是把空粮袋拿来做鞋子,做衣服,给每人制作了一双布鞋,两双草鞋,及衣物;三是部分伤员和不能行军的同志安置在老乡家里隐蔽起来,休养身体。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个国军的粮食仓库。 当即开仓济粮,把一部分粮食分给了贫苦的老百姓,一部分作为部队的给养,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个粮食仓库,就在吴家店附近的果子园徐氏祠堂里。 一个旅三个团的队伍,在深山老岭活动,这需要多少粮食啊。 下一步还有大半的路程,没有鞋子也将寸步难行。 郭林祥是“皮旅”的副政委,一位军政皆优的军队政治工作者。 他任南京军区工作时,我有幸在军区政治部工作多年,郭林祥经常给我们机关干部谈中原突围。 他认为皮定均谋略深远。 到吴家店第一件事,就是筹集粮食,休整部队。 这一着非常高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奠定了以后突围路线进程的重要保障问题。 “皮旅”副政委郭林祥他说:“如果我们不休息,一个劲地往前跑,那就真得会跑死人哪,还会有什么战斗力作战? 吴家店休整功不可没,它是‘皮旅’中原东路突围途中的一个重要加油站。 ”吴家店休整,幸亏部队发现了一个国军围剿共军的大粮库,才解决了“皮旅”的粮食问题。 可是当部队出发时,供给部长范惠却与皮定均发生了一场要不要烧“粮仓”的激烈争吵。 范惠晚年回忆,临出发前,他去徐氏祠堂看了一下,里面的粮食才动了一个角。 为了不让粮食留给敌人,范惠叫了几个战士拿上蘸了油的火把去把“粮仓”烧了,不料被皮定均撞见了。 他问范惠:“粮食是谁的? ”范惠答“是敌人的。 ”皮定均问“敌人会生产粮食吗? ”范惠改口:“是我们缴获敌人的。 ”皮定均说:“缴获的物资你就烧? 看到了没有,群众在饿肚子。 ”范惠争辩:“群众饿,也吃不上。 烧了它,不让敌人吃。 ”皮定均又问:“敌人没有吃怎么办? ”范惠不悦:“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皮定均说:“敌人没有吃还是要剥削群众啊! ”皮定均强词夺理,范惠无言以对。 ④据说,后来追赶皮旅的蒋军到了吴家店后,确实借助于皮定均强留下来的 “粮仓”,提供了国军的给养。 但是,当地的老百姓也确实没有遭的国军的抢劫掠夺之灾。 被国军改作“粮仓”的徐家祠堂现在还在,远远望去,像座古堡,屹立距离吴家店镇有两里地的华一个山坡上。 四周高墙团团而围,里面有天井,大堂很宽大,像宫殿。 祠堂红漆大门,破烂斑驳。 大门前一对抱鼓石,历经风雨,仍是家族功名显赫的标志。 尽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座“粮仓”依然保留着半个世纪前的样子。 它与周围的徐氏家族公屋古村落一起,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再生乡土建筑,活化乡村社区”的招牌景点。 记者云:跟皮定均打仗,是福分,伤亡小,战绩大,从不打疲劳仗。 将军尤其重视部队的休息和后勤的供应。 一张一驰,以逸待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作战不慌,三军足粮,并气积力,无往而不胜也。 发布时间:2025-06-06 09:17:23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