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选魏延镇守汉中?刘备在下一盘大棋 内容: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名人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魏延镇守汉中的故事。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西征雄踞汉中的张鲁。 张鲁哪里是曹操的对手,至十一月,走投无路的张鲁就迫不得已,举城向曹操投降。 但随后,曹操却否决了司马懿提出乘机进攻益州的建议,从而让刘备逃过一劫。 汉中是益州咽喉之地,正如杨洪对诸葛亮所说:“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因此,在得知曹操已攻占汉中的消息后,正在荆州准备与孙权大战一场的刘备当机立断,用平分荆州为条件与孙权议和,进行湘水划界。 随后,刘备迅速返回成都,筹备夺取汉中事宜。 公元218年,刘备亲自率兵北上,誓要拿下汉中。 刘备军虽首战失利,但刘备却延续了赤壁之战后的良好状态,后发制人,在关键的汉水之战中大败曹魏军,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 公元219年五月,大势已去的曹操被迫放弃“鸡肋”汉中,撤军回关中。 刘备终于在与曹操的对决中胜了一次,出了一口恶气。 当年秋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 此时,汉中太守之位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位,大家都认为人选应在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间产生,因为他们成名已久,而且都参加了汉中之战,特别是张飞更是大热的人选。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张飞却大热倒灶。 刘备意外将魏延从牙门将军提拔为镇远将军,并任命其为汉中太守。 不仅如此,刘备称帝后,又拜魏延为镇北将军,封都亭侯,使其位居赵云之上,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平起平坐。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什么要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当时名气还不大的魏延,而不是成名已久的五虎将之一呢? 难道是因为魏延身怀绝学,技压五虎将吗? 今天,我们就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出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汉中易守难攻:要求守将纪律第一,攻守兼备第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在地理位置上,关中、汉中之间有秦岭天然屏障,因此,不管是从汉中出关中,还是要从关中进攻汉中,都只能选择秦岭六道中的一条来通行。 而秦岭六道中每一条都非常险峻,因此素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在这种地理条件下,防守方只要在秦岭六道的出口布置重兵,就能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守效果 。 因此,汉中太守必须首先具有超强的战术纪律性,能够按要求布置防线,不能冒然出击;其次也要具备攻守兼备的能力。 这与后来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选择街亭守将的要求是一样的,可惜当时诸葛亮选择了战术纪律性不强的马谡,才导致北伐功亏一篑。 言归正传,按照选择汉中太守人选的两大必须条件,我们来看看刘备选择魏延当汉中太守的决定,究竟是妙招,还是一记昏招。 1、关羽:分身乏术 毫无疑问,关羽是刘备帐下武将的第一人,也是汉中太守的绝佳人选。 但是,关羽此时正驻守在军事要地荆州,分身乏术。 因此,关羽不在汉中太守的人选之内。 2、张飞:有违纪前科 在关羽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同为元老的张飞无疑是汉中太守呼声最高的人选。 就连张飞本人也认为汉中太守一职非他莫属,因此“以心自许”。 但事实上,张飞不但有违纪的前科,而且还有体罚手下的坏习惯。 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 ——《三国志·张飞传》注引《英雄记》公元196年,刘备派张飞驻守下邳,他亲自率军至盱眙与来犯的袁术军对峙。 但就在两军相持的关键时刻,张飞却犯下大错:他与下邳相曹豹不和,从而被吕布抓住机会拿下下邳,并俘获了刘备以及刘备部曲的家人。 因此事而分心的刘备,随后被袁术一举击溃,差点饿死。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三国志·张飞传》不仅如此,张飞还不体恤士卒,他经常在喝醉酒后体罚将士。 这也是刘备经常提醒张飞要改进的地方,但张飞却始终不以为意。 所以,张飞虽然勇猛,素有“万人敌”之称,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根本不适合做戍边主将。 当然,刘备对此也是洞若观火,因此,他不可能让张飞当汉中太守。 3、黄忠:年纪太大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陈寿黄忠勇毅兼备,是刘备入川的大功臣。 而在汉中之战中,七十二岁的老黄忠在对决中勇斩魏军主将夏侯渊,是整个战局的转折点。 此后,大势已去的曹操只好放弃汉中,撤回关中。 黄忠既有良好的战术素养,又具备超强的个人能力,无疑也是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 但是,此时黄忠已年逾古稀(七十二岁),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备无奈只好忍痛割爱了。 4、赵云:刘备另有它用 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 先主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赵云塑造成完美的英雄形象。 他身穿银盔银甲,手使银枪骑白马,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将军。 他忠诚可靠、勇冠三军,七进七出曹军包围圈,单枪匹马救出阿斗。 “常山赵子龙”也成为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形象。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三国志》,就会发现,赵云最大的硬伤是没有亮眼的战绩。 事实上,在三国刘备时期,赵云更多是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而在汉水之战中智退曹军,是他主导的唯一 一次大规模战役。 正因为赵云个人能力强,但作为主将的战绩并不突出(也许是刘备有意不让他当主将),所以,刘备让赵云专门“掌内事”。 这可以从赵云的职位得到证实,赵云先任留营司马,就是掌管内事;后又任翊军将军,在这里,“翊”字通“翼字”,即辅佐的意思。 翊军将军就是辅佐、保护刘备的(杂号)将军。 所以,刘备是将赵云作为特殊人员(相当保镖)来使用,自然就不会考虑让他当汉中太守了。 5、马超:攻强守弱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马超是西凉名将,他年轻时,曾在一次争斗中用手折断对手的长矛,技惊四座,因此获得“健勇”的称号。 公元211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军西征汉中,潼关之战爆发。 在战役初期,马超抓住曹操轻敌的机会,充分发挥西凉军善于野战的特点,亲率骑兵突袭曹军,猝不及防的曹军大败,曹操也差点被活捉。 但是,随后曹操改变策略,先坚守并施行反间计,最后再各个击破了马超、韩遂等各部西凉军。 在此过程中,以马超为首的西凉军不擅长防守的弱点暴露无遗。 攻守兼备是汉中太守的必备技能。 很显然,攻强守弱、善于野战的马超,并不是汉中太守的合适人选。 6、魏延:攻守平衡 魏延是刘备入川时的主要将领,他为拿下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魏延在此过程中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使刘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从技术特点来看,魏延虽然武力值稍逊于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但是,他攻守兼备,没有明显的短板,简直就是年轻版的黄忠。 所以,魏延正是刘备心眼中,汉中太守的完美人选。 综上所述,刘备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并不是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之举,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一决定正确无比,因为在魏延当汉中太守期间(差不多十五年),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防守战略,所以曹魏军始终不能越雷池半步。 另外,刘备之所以敢于启用名气不大的魏延当汉中太守,是因为他早就未雨绸缪,同时构筑了一条链式防御体系,从而有备无患。 未雨绸缪:刘备在下一盘大棋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最终逆袭成为蜀汉皇帝,靠的绝对不是狗屎运,而是超强的个人能力,这就是曹操认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原因。 事实上,通过布置汉中防守体系这件事,就可看出刘备具有不凡的战略目光,以及心思之缜密。 在确定了汉中太守的人选后,刘备并不是将宝全部押在魏延身上,而是未雨绸缪,在汉中与蜀中之间构筑了一条链式防御体系。 1、马超镇守阳平关:策应魏延,威慑陇右 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虎,兼董万里,求民之。 其明宣朝化,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三国志·先主传》早在汉中之战时,马超就利用自己在羌人中的超强影响力,成功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一万多人响应刘备,有效牵制了曹军的主力,给刘备提供了军事支援。 刘备在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的同时,也让马超镇守阳平关,这是一招不折不扣的妙棋。 马超镇守在阳平关,既可威慑陇右,又能支援魏延。 假设曹魏攻破了魏延的第一道防线,马超就会出击,与魏延一前一后围剿曹魏军,从而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 正因如此,曹魏军才不敢越雷池半步。 事实上,曹魏军并不怵魏延,他们真正忌惮的人是马超。 从刘备对马超及魏延的使用可看出,他从来不会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显示出他心思之缜密。 2、张飞坐镇巴西阆中:策应成都、汉中和江州三地,威慑阴平和武都阆中位于剑门山脉和大巴山脉的夹击处,也刚好处于成都、汉中和巴郡江州组成的三角形中间(到三地距离差不多),战略地位扼要。 从阆中向北可抵达汉中;而向东,沿汉水而下则可到达上庸三郡;如果从巴西郡先南下巴郡,再顺江而下则可抵达巴东出秭归,进入荆州地界。 阆中上可以接应汉中,下可以直达江州通荆州,同时又可以威慑陇右的阴平、武都两郡,还是成都西边的战略屏障。 可以说是蜀国的战略重镇。 所以,刘备将张飞放在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使魏延、马超与张飞又形成了一条链式防御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想要从关中通过秦岭或陇右攻占汉中,进而夺取成都,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看出刘备的战略目光确实不同凡响。 他根据魏延、马超、张飞三个人的特点,分别将他们放在不同的岗位上,既能做到人尽其才,又实现了巩固防守的战略目的,可谓是否一箭双雕之举。 结语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从而解放了马超、张飞,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因为,根据《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刘备在拿下益州及汉中后,已完成“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战略目标的一半。 所以,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要南下荆州,与孙权展开战略决定,以实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战略目标。 所以,刘备是在下一盘大棋,他既要确保汉中的安全,又要夺取荆州。 魏延、马超分别驻守在汉中及阳平关,张飞镇守阆中,这三人就构筑了一条链式防守体系,从断绝曹魏的西进企图。 另一方面,张飞坐镇战略要地阆中负责训练水军,又可提前为夺取荆州做好准备。 在夷陵之战前,刘备要求张飞率水师从阆中至江州与他会师,然后再攻打吴国,就印证了刘备将张飞放在阆中的战略意图。 可惜张飞在出师前被部下所杀,否则,夷陵之战的结果就有可能改写了。 发布时间:2025-06-07 10:03:1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