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北宋皇帝中 除了宋徽宗还有谁是昏君 内容: 还不了解:北宋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的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还有哪些是昏君,大多数是庸君北宋,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 这个王朝虽然没有完全进行大一统,但在局部地区也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乱,虽然无法和秦朝、隋朝相比,但在一统方面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不过这个王朝灭亡的非常特殊,并不是被人民起义推翻,也不是被权臣篡权,而是被少数民族灭亡的。 也正因如此,引起很多人研究这个王朝。 我们今天看一下北宋的九个皇帝,看一下这九个皇帝中,除了亡国之君宋徽宗是昏君外,还有哪些皇帝是昏君。 宋代皇帝的所作所为对宋代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趁机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就成了宋太祖。 宋太祖去世后传位给宋真宗,宋真宗去世后传位给宋仁宗,宋仁宗去世后传给宋英宗,宋英宗去世后传给宋神宗,宋神宗去世后传位给宋哲宗,宋哲宗去世后传给宋徽宗。 宋徽宗由于担心成亡国之君,在金人入侵的事传给了宋钦宗。 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人掳走,北宋正式灭亡。 这就是北宋的九个皇帝。 我们现在看一下北宋的九个皇帝能力如何,哪些是英主,哪些是庸君,哪些是昏君。 其实昏君相对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庸君。 北宋第一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走皇位,确实说不过去。 不过他当了皇帝之后,所作所为还是英主。 在对待后周皇室这件事上,赵匡胤做得非常不错,善待后周皇室后裔。 在政治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把地方的财权、军权、人权全部收归中央,北宋之后,地方再也无法和中央抗衡,这一点贡献还是比较大的。 还有加强君主专制,分化宰相权利、用文官牵制武将、杯酒释兵权等,这些都强化了皇权;经济上,大致就是减少赋税、重视生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之类的;军事上,确立了先北后南的一统策略,北宋就是按照这个策略一统天下的;而且宋太祖还由于设置众多官职牵制武将,北宋之后,武将专权的现象彻底消失。 作为开国之君,宋太祖做了很多影响两宋的事。 个人觉得宋太祖最大的贡献就是政治上的贡献,北宋的政治制度在历代王朝王朝中,可以说还是比较完美的。 宋代没有宦官乱政、权臣专政、后宫干政、地方割据等其他王朝面临的一系列王朝。 虽然其中央和君主权利都得到加强,但还没有明清时那样僵硬。 而这一切功劳的源头就是宋太祖。 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正因如此,很多人对他登基表示怀疑。 简单地说,赵光义的为政举措基本上完全继承了赵匡胤,只是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改变。 政治上,宋太宗在宋太祖的基础上设置众多考察机构对官员进行考核;军事上,按照先北后南的策略完成了一统,不过在和西北、辽国的战争中不断失利,正因如此,北宋后期才一直防守,而不是进攻;经济上,继续重视农业、商业的发展,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文化上,重视科举制。 个人觉得赵光义在这方面贡献非常大。 因为科举制就是在他的支持下才成了主要的选官方式。 科举制的录取人数和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大。 如果没有宋太宗,明清时期,科举制也不会这么普遍。 看到这能发现宋太宗也是个英主,可以说在位期间没什么大问题。 不过个人觉得他崇尚佛教,这一点不是太好。 还有就是,宋代在对外关系上基本上处于防守状态,这一点和宋太宗有很大关系。 但他这样做也是北宋国情所致。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在位25年,他的所作所为和绝大多数皇帝一样,前期贤明,后期昏庸。 虽然昏庸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但也没造成太严重的问题。 宋真宗继位之初,重用任用李沆、吕端、寇准等人,宋代政治清明,国家实力不断上升。 北宋还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很多人觉得这个和约是城下之盟,事实并不是这样。 因为这个盟约,北宋付出极少的代价换取了和辽国近百年的和平。 不仅如此,北宋还从中获得众多好处。 此时的宋真宗绝对是英主。 不过在位后期,信仰道教,准备修仙了。 再加上一直想要去泰山封禅,所以使得一些奸臣如王钦若、丁谓等人开始掌控大权,甚至还出现了后宫干政。 到他去世时,宋代基本上没出现大问题。 可见,他后期不算太昏庸。 可以说,宋真宗的经历和绝大多数皇帝一样。 这样的皇帝不能说是昏庸,也不能说是英主。 好在的就是宋代的名相比较多,有众多的人辅佐,所以在他统治后期才没出问题。 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是第一个庙号为“仁”的皇帝。 《宋史》对他的评价是“为人君,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 ”意思是宋仁宗的所作所为完全对得上仁这个庙号。 从宋仁宗的所作所为上看,他做的所有事确实适合“仁”,不过他人品虽然好,对待臣子宽仁,但未必是合格的皇帝。 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表面上欣欣向荣,里面却有很大的问题。 政治上,冗官冗费冗兵出现;经济上,土地兼并兼用;军事上,宋代对西夏的战争没有达到目标,而且还被迫增加对辽国的岁币。 这些都是宋仁宗时期的问题,虽然他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但并没什么成效。 个人觉得,宋仁宗在位期间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和他在位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宋仁宗在位41年,可以说这也算是体制的僵化。 不过宋仁宗并没能力改变这种状况。 说他的英主,有一点名不副实,说他的庸君有一点过分了。 总的来说,也算是小有成就的英主,毕竟名声很好。 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是宋仁宗的侄子,由于宋仁宗儿子都早逝,所以宋仁宗很早就把宋英宗接到宫中抚养,宋仁宗在去世前立赵曙为太子。 前面说了,宋仁宗去世后,留下的算是烂摊子,宋英宗继位之后,也想改变这个现象。 所以他即位之后重用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想要和这些人一起改变宋代的现状。 不过由于和曹太后关系不好,再加上由于他不是宋仁宗儿子,大臣们一直想把他过继给宋仁宗,可以说朝堂争斗不断。 而宋英宗继位之后,身体也不是很好。 就这样,在位仅4年的宋英宗什么还没做就去世了。 总得来说,宋英宗在位期间没做过什么贡献。 毕竟时间太短,而且把大量时间都处理和曹太后的关系以及自己是谁儿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去世了。 只能说他是个普通的君主,没做好事,也没做坏事。 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是宋英宗的长子,英宗去世之后,他立刻继位。 宋仁宗留下的烂摊子,宋英宗还没来得及处理就去世了。 宋神宗继位之后,仍旧面临处理烂摊子的问题。 宋神宗继位时19岁,正值壮年,所以他决定对北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来改变北宋的弊政。 他即位之初,立刻召见王安石入京,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这次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次重要变法。 虽然变法的方向是对的,想改变宋代的弊政,不过由于反对派太过强大,再加上王安石用人出现问题,所以变法失败。 但不管怎么说,他想改变宋代现状的想法是好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西夏内乱时宋神宗趁机进攻西夏,结果失败。 此时由于变法的失败加上对西夏用兵的失败,宋神宗受到严重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1085年,在位18年的宋神宗去世。 可以说宋神宗是英主,不过能力不强。 要不然也不至于改变不了宋代的弊政。 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继位时只有8岁,去世时23岁。 由于继位时年幼,在成年之前一直都是太皇太后主政。 即使成年之后,太皇太后也一直没主动归政。 这就导致他在位期间,自己当家做主的时间并没有多少。 宋哲宗在位期间,新派和旧派争斗非常激烈,所以朝廷一直不是很稳定。 不过北宋在对外战争上,还是取得一些成就。 北宋不仅收复了被西夏占领的青唐地区,还迫使西夏臣服自己。 宋哲宗虽然在位15年,但是和他爷爷宋英宗差不多,基本上什么都没干,也是个普通的君主。 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是宋哲宗的弟弟,由于宋哲宗没儿子,在太后的主导下,赵佶成了皇帝。 在宋哲宗去世后,讨论谁当皇帝的时候,宰相章惇是坚决反对赵佶的。 因为他认为赵佶轻佻,不能做皇帝。 章惇算不上是忠臣,但他对赵佶的评价还是相当准确。 不过最后,在太后的支持下,赵佶还是成了皇帝。 赵佶这个人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非常高。 不过皇帝做的去世不怎么样。 他即位之后,新派和旧派之争仍在继续,朝政仍旧不稳。 此时的宋徽宗开始重用蔡京等奸臣,还有童贯等宦官。 一时间,北宋代政乌烟瘴气。 百姓生灵涂炭,起义不断。 其实,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宋徽宗并不至于成亡国之君。 不巧的是北方的女真人开始兴起,女真兴起之后短时间内灭亡了辽国,之后进攻北宋。 面对金国的进攻,宋徽宗不仅不重修军备,还把希望放在鬼神之说上。 金军快达到开封的时候,宋徽宗竟然坑起了儿子,自己跑了,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儿子。 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更离谱的是,他虽然不当皇帝了,还干涉政治。 靖康之变后,他和自己儿子宋钦宗一起被俘北上,最后死在了金国。 说他是昏君一点都不为过,可以说他要对北宋的灭亡负主要责任。 北宋第九位皇帝宋钦宗赵桓。 赵桓在宋徽宗的禅让下成了皇帝,他即位之后立刻罢免童贯、蔡京等人,开始重用李纲抗金。 赵桓的行为看起来是英主,不过他性格懦弱,而且优柔寡断,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是英主。 之后他听信谗言罢李纲,向金国求和。 进攻进攻到开封时,由于宋钦宗的优柔寡断,开封失守,北宋正式灭亡。 宋钦宗和自己父亲一起被俘,最后也死在了金国。 说真的,作为皇帝,宋钦宗算不上昏君,只能说是庸君。 只不过他即位时时机不对,所以才成了亡国之君,这一点他还是比较亏的。 这就是北宋九个皇帝的状况。 说真的,除了宋徽宗比较昏庸,其他皇帝大多是庸君。 除了前面几个,后面的皇帝能力都不高。 参考资料:《宋史》 发布时间:2025-06-18 10:02:01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