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神仙家的千古绝学,《周易参同契》的仙术自何而来! 内容: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周易参同契》被历代仙学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为什么古今学者对这么一本很难看懂的书推崇备至? 它到底秘传了什么仙术? 要搞清这些问题,这就有必要细心探究《参同契》仙术的来龙去脉。 一、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东汉仙学大师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中国浩瀚古籍中千人瞩目的一部奇书。 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科学史、道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古老的内丹学和外丹学提供了理论体系,被历代仙学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近世以来,《周易参同契》一书更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史家的注意,国内外学者研究《参同契》的论文连篇累牍。 然而此书问世一千八百多年来,能真正读懂的人微乎其微。 难怪像宋代朱熹这样的著名学者都称它“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虽曾为研读此书“终夕不寐”,却叹息“眼前见得了了如此,但无下手处”。 后世注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歧论百出,莫衷一是,正如元代仙学家陈致虚所说:“此书解者,百有余人,少能深造其奥。 ”近代研究《参同契》的学术论文,更是很少切中要害。 《周易参同契》至今仍被层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成为传统文化中的千古之谜。 为什么古今学者对这么一本很难看懂的书推崇备至? 《参同契》这本书到底秘传了什么仙术? 要搞清这些问题,揭开《参同契》之秘,必须细心探究《参同契》仙术的来龙去脉。 二、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中国的传统文化,肇始于女蜗、伏羲时代的母系氏族原始社会。 最初的母系氏族原始宗教文化,包含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天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女性崇拜、生殖崇拜。 这恰如《易·序卦传》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现实社会无论多么复杂,还是从阴阳、男女、夫妇发展来的。 因而《易·系辞传》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有男人和女人才会有人类,万物都有阴阳之分,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原理,《易》学中的这种阴阳思想便是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立足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后世有儒、道、释、墨、法等三教九流之分,但都可追溯到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都以《易经》中阴阳的哲学作为思想渊源。 《周易参同契》的仙术来源于古代神仙家的创造,而神仙家的智慧正是以这种古老的阴阳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三、春秋战国的神仙方术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理性主义和人文思潮兴起,诸子百家之学从古代原始宗教的巫史文化中突破而出,研习方技、术数的神仙家亦在社会上独树一帜。 《汉书·艺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 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休惕于胸中。 ”中华先民的原始宗教中本来就有长生成仙的理想境界。 养性葆真、超脱生死恐怖的神仙家既兴,尔后和阴阳五行家、方技术数家合流,在战国时期形成修习各类道术的方士集团,史家称为“方仙道”。 齐国的方士邹衍著书一百零五篇,宣扬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原理,又传《重道延命方》,奠定了方士之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以来,方仙道以道家黄老之学为理论支柱,奉祀黄帝、老子,一变而为黄老道,道家杨朱学派的全生养年之道和神仙家的长生久视之说亦混而为一。 战国时期方仙道传播的神仙方术略分三派:燕齐方士师承安期生、羡门高,以服食仙药、炼制丹砂为主,如汉武帝时李少君传“却老方”,言丹砂化黄金及食枣成仙之术等皆是。 秦晋一带方士传房中御女之术,崇拜彭祖、容成公,声称传自氏族社会的部族酋长,《汉书·艺文志》亦载有《黄帝三王养阳方》、《汤盘庚阴道》等,实为源自先民生殖崇拜的原始巫教。 房中术在秦汉方仙道及其变体黄老道中极为盛传,至汉末甘始、东郭延年等皆精于此术。 南方荆楚、吴越、巴蜀一带方士传行气、导引、吐纳、冥想之术,祖述王子乔、赤松子。 秦汉以来,这三派方术渐渐相互融汇,《参同契》中的仙术便由此而生。 魏伯阳是汉代黄老道的传人,他的《参同契》以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原理为根据,综合进了服饵、房中、行气三派仙术的优点,将三种仙术通同契合,传出了夺天地造化的人元大丹之术。 四、《周易参同契》的诞生《周易参同契》所传返老还童的仙术,为中国古代神仙家的千古绝学。 彭晓《参同契解义序》云:魏伯阳,会稽上虞人,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得古人《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复作《补塞遗脱》一篇。 所述多以离言借事,隐显异文。 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 桓帝时,公复授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 淳于叔通为后汉桓帝时人,袁宏《后汉纪》及陶弘景《真浩》等书均有记载。 葛洪《神仙传》还记述了魏伯阳和其弟子虞生炼丹得仙的故事,其开头说:魏伯阳者,吴人也。 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 结尾又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 《抱朴子内篇·遐览》又录有《魏伯阳内经》一卷。 《周易参同契》载于《旧唐书·经籍志》,《北堂书钞》、《颜氏家训》、《真浩》俱有征引,陆德明《经典释文》还记载虞翻曾注过《参同契》,足证《周易参同契》确为后汉之书。 何况《参同契》正文中早已隐有“魏伯阳歌”的词(《颜氏家训·书证篇》解为“魏伯阳造”),据此《参同契》为桓帝时魏伯阳所著,殆无疑义。 魏伯阳著《参同契》时所据的古《龙虎经》,大约是一本外丹黄白著作。 魏公精于金丹术,发现外丹中不同元素化合反应的法象,既符合大易的阴阳交感之理,又极适合用来比附黄老道中男女交感的秘术,因此便将大易、黄老、炉火三家通同契合起来,著成此书,经徐从事、淳于叔通传注问世。 张伯端《悟真篇》云:“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古丹经王。 ”高先《金丹歌》亦云:“又不闻(淳于)叔通、(徐)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何乡,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 ”五、唐代开始逐渐流传于社会由于《周易参同契》是用隐语写成的,其中的仙术仅靠口诀秘传,《参同契》的抄本亦珍藏在少数黄老道传人的手中,世人难得一见,因之《参同契》的学说至唐代才流传到社会上,而且版本杂错,文句惑乱,注释亦歧义百出。 萧天石在《重刊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序》等文中描述了这一情况,他说:“《周易参同契》一书,汉魏伯阳著,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历代丹家祖之,为我国古典哲学书中之最深奥义书”、“尤以其书难读,其辞难解,其理难明,其诀难彻,其法多秘,其术难传,此所以数千年来,流派纷陈,正统圣脉,不绝如缕,而其道术,亦暗而不彰也。 ”本文作者:腾讯道学  胡孚琛 发布时间:2025-06-19 12:10:34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