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好问《摸鱼儿》中情深款款的雁居然是鹅 内容: 金代词人元好问有名作传世,其中《摸鱼儿·雁丘词》有云:恨人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有小序,题云:“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乙丑岁,是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即宋宁宗开禧元年,此言元好问赴并州应试,途中遇上捕捉雁鸟的猎人,其人当时捕得二雁,杀其一,而另一只雁脱网后竟不离去,反而投地自杀而死。 元好问因其悲壮,故买之而葬在汾水之上,并在所埋之处置石以为标识,号曰“雁丘”。 当时赴考而得见此事者众,各人皆为之赋诗,而元好问因有《雁丘词》之作。 宋人 《秋塘双雁》上阕词人问人世间爱情究竟是什么,何以二雁会以生死相待? 南飞北归之路,比翼双飞,多少寒暑,依旧相爱。 比翼双飞乃是快乐,而离别便是痛苦难受。 此时此刻,词人以为双雁竟比人间更为痴情!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伴侣骤逝,雁儿应知,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路漫漫,每年飞越万山,晨风暮雪,现在形单影只,茍且而没有意义。 下阕词指出汾水乃汉武帝巡幸游乐之处,昔日巡狩,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 而今却是冷烟衰草,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无用。 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来! 双雁生死相许,上天嫉妒,殉情的大雁并不等同一般的莺儿燕子,死后化为尘土,大雁将会与世长存。 后世的人,将会寻访雁儿之丘坟故地,在此狂歌纵酒,以祭奠这对爱侣。 宋人《雪芦双雁图》这对雁儿的凄美爱情故事,后来更得到了金庸《神雕侠侣》的加持,在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杨过与小龙女的对话中,杨过说出了“问世间,情是何物”之语。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神雕侠侣》最少九次拍成电视剧,还有电影、动画、漫画、粤剧、舞台剧、广播剧、计算机游戏等,雁的情深早已深入人心。 让我们来看看字书里关于“雁”的记载。 《尔雅·释鸟》:“舒雁,鹅。 ”“凫雁丑,其足蹼,其踵企。 ”这里指出“舒雁”乃鹅的别名,又以为凫雁一类的鸟,足上有蹼,飞行时脚跟伸直。 原来情深款款的雁,不过是我们常见的鹅。 再看《说文解字》怎么说。 《说文解字·隹部》:“雁,鸟也。 从隹从人,厂声。 读若鴈。 ”又《鸟部》云:“鴈,也。 从鸟、人,厂声。 ”据此知“雁”可读若“鴈”,而“鴈”即“鹅”也。 我们经常会吃烧鹅,想起如果把情深的鹅吃了的话,实在是诚惶诚恐,罪该万死。 《庄子·山木》有一段文字更引人入胜,其曰: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庄子与学生游山,遥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却看见一群伐木工人在大树下夜宿而不伐木。 庄子问伐木工人何以不伐此大树,伐木工人以为大树没用处,故不砍伐。 庄子以为此树因为没有用处,反不遭砍伐,可以享有天年。 庄子下山,在友人家中投宿。 友人非常高兴,因而吩咐童仆杀雁待客。 童仆问友人,指出二雁其一爱叫,另一不爱叫,不知当杀哪一只。 友人以为爱叫的有用处,夜晚可以防贼,杀那只不爱叫的。 这个故事旨在说明无用之用的道理,此不赘述。 其中提及“雁”,本无足奇,王先谦《庄子集解》直接注明:“雁即鹅。 ”此可见竖子所杀者,与元好问深情题咏的并无二致。 上引《尔雅·释鸟》之文,邢昺疏:“鹅,一名舒雁。 今江东呼。 某氏云:‘在野,舒翼飞远者为鹅。 ’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鹅。 ’”据邢疏所引,可知所谓“舒雁”者,乃是“舒翼飞远”之意。 此外,“雁”与“鹅”本无分别,只是野生的称为“雁”,豢养的则是“鹅”。 李巡所言尤其值得细看。 郝懿行《尔雅义疏》因曰:“盖雁即鹅矣。 鹅有苍、白二色,苍者全与雁同。 ”指出“雁”与“鹅”本同;且“鹅”有苍色与白色两种,其中苍色的与雁完全相同。 苍色原指草色,即青色、绿色之意;后来引申为青黑色、灰白色。 “舒雁,鹅”(《尔雅图》)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解释也很清楚,可以参考。 《说文解字注·鸟部》“鴈”字条下注云:“‘鴈’与‘雁’各字,‘’与‘’‘’各物。 许意隹部‘雁’为鸿雁,鸟部‘鴈’为鹅。 ‘’‘鹅’为野鹅,单呼鹅、为人家所畜之鹅。 今字‘雁’‘鴈’不分久矣。 《礼经》单言者皆鸿雁也,言舒者则鹅也。 《尔雅》‘舒鴈,鹅’是也。 李巡云:‘野曰鴈,家曰鹅。 ’鹅谓之舒者,家养驯不畏人,飞行舒迟也。 是则当作‘舒雁’,谓雁之舒者也。 雁在野,鹅为家雁也。 ”这段材料颇为丰富。 段氏指出“鴈”与“雁”本为二字,意义不同,《说文·隹部》的“雁”是野生的鸿雁,而《鸟部》的“鴈”是人所畜养的鹅;如今二字不分,音义相同。 又,段氏解释“舒鴈”(鹅)的“舒”字,以为“舒鴈”因已被驯养,并不怕人,且“飞行舒迟”,并不急速,故有此名。 据此而“雁”和“鹅”可以区分,段说是也。 雁与鹅的密切关系,可以在今天的生物分类法里得到印证。 在鸟纲雁形目鸭科雁属以下有11种,其中灰雁、鸿雁最为重要。 我们所说的欧洲鹅乃由灰雁驯化而来,而中国鹅则由鸿雁驯化而来。 雁属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这一属的鸟被人类驯化的较多,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被驯化的雁则称之为“鹅”。 在野外展翅翱翔的则称之为“雁”,文人赋诗,更爱自由自在的雁。 由雁而至鹅,仿佛许多诗情画意都荡然无存,只余下对吃的追求。 其实不然。 在古代文学作品里,鹅亦有其重要的一页,不让雁儿专美。 在唐诗里,大家必然读过骆宾王在七岁时候所作的《咏鹅》: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描绘在水里畅泳的鹅儿,纯朴自然,全去雕饰,充满童趣。 这里说的是大白鹅,从其“白毛”已可知。 这未必是前文所说源出鸿雁的鹅,而是属于雁形目鸭科雁亚科天鹅属的天鹅。 天鹅是雁形目鸭科雁亚科中最大的水禽,有七、八种。 其中5种生活于北半球,均为白色,脚黑色。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 因此,天鹅是一种鸭,而鹅则是鹅,二者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跟鹅有关的故事,见于《晋书·王羲之传》。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这里提及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老妇养了一只鹅,鸣叫之声甚美,王羲之欲购之而未得,只能引领亲友动身往观之。 老妇得知王羲之将临,遂杀掉该鹅并烹调以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而叹息了一天。 有一次,山阴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往观之,非常高兴,欲购之。 道士以为只要王羲之能替其抄写《道德经》,即可将鹅群馈赠。 王羲之听了很高兴,便按道士要求抄写了《道德经》,并以此换得一笼子的鹅回来,洋洋自得。 王羲之的任性率真如此。 史书多记大人物的小事情,藉此以预示其人日后的行为。 王羲之的“任率”,可以透过爱鹅之事得知一二。 雁是否有情,无人得知。 人间自是有情,物在我的眼中,是雁是鹅,一切皆出我情! 发布时间:2025-07-11 12:04:36 来源:奇闻网 链接:https://www.qiwentop.com/lishi/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