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在书中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都学过《出师表》 ,这是诸葛亮临行前写给刘禅的陈情书,其内容真切引人深思。诸葛亮身为刘备的军师也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我们大部分人对诸葛先生的认识都来自于《三国演义》,那么《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又是一个什么形象呢?现在让我们从外貌到内在一起来认识《三国志》中的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对诸葛亮的外貌评价有这样一句话,“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即是说诸葛亮身高一米九,长相俊美,仙资出尘,这是怎样俊逸不凡之人啊。但在《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却是这样的,“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是说诸葛亮从小就才华出众,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高一米九,容貌伟岸,当时的人见到他都觉得他很奇特。在《三国志》中周瑜得了一个“曲有误,周郎顾。”的评价来突出他的英俊,但诸葛亮却只是一句“时人异焉”这说明诸葛亮并非是《三国演义》中那个长相俊美之人,在《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是个长相英伟且自小才华出众的人。

谈了外貌我们接着说说诸葛亮的内在,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结尾有提到这样一句话“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意思是说,他是个在治世之道上足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杰出人才。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说明其实诸葛亮并不擅长两军对战,尔虞我诈,且应变能力也有所欠缺,但是却是个治国奇才,故而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之时才会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说到治国,诸葛亮在政务处理上也是一把好手,史官对诸葛亮是这样评价的,诸葛亮担任丞相之时抚恤百姓,明示法规,公平严谨,赏罚分明,在政治方面无能出其右者!

不过《三国志》中的诸葛亮虽然不善对战却是个带兵奇才,且关于带兵方面有这样一段话,建兴十二年的春天诸葛亮带领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担忧粮食供应不上,不能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成功伸展,于是分派了一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司马懿在后来看见诸葛亮带军时驻扎的营地时不禁感叹:“天下奇才。”足以说明诸葛亮在带兵方面的优秀。

看到这里大家也就发现了,在《三国演义》里智谋近妖的诸葛先生在《三国志》中其实是个优缺点并行的人长相伟岸善于治国,并被比作可以同萧何、管仲媲美之人,但却不擅长尔虞我诈,可在带兵治兵方面却又非常优秀。那么大家是更喜欢《三国演义》那个被神化的卧龙先生还是《三国志》中这个“平凡”的诸葛先生呢?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0371
  • 今日 45
  • 访问量 20222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