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國風水研究會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7-31 12:00
苏东坡:人间的爱者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心中的苏东坡,我们愿意称其为“人间的爱者”。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说:“东坡的故乡是整个人间。”人间是苏东坡深爱的故乡,是他身之所经,心之所安,魂之所归。千年来,他的精神从未离开他深爱的大地,一直在我们中间。
[金]武元直《赤壁图》(局部)
夫 妇 之 爱
苏东坡写给发妻王弗的文字,为世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词深挚婉转,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深情怀念,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人相伴走过十一年人生历程。在苏轼的笔下,她性情“敏而静”,事亲“谨肃”,不仅带给年轻的苏轼以温情的陪伴,亦对其初入仕途识人心、察世情多有助益。王弗的坟墓在苏轼父母坟墓西北方向八步的地方,即苏词所谓“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早逝的王弗以另一种方式陪伴苏轼,守护苏轼之所爱。
继室王闰之与苏轼相伴二十五年,更多的是颠沛流徙、患难与共的相濡以沫。他吟咏清风明月,她为他管着柴米油盐。王闰之于元祐八年(1093)在京师开封去世。绍圣三年(1096)在惠州贬所,苏东坡为闰之生日放鱼资福,并作词纪念: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王闰之是苏轼心中的“奇女”,是举案齐眉的贤妻,是视三子同如掌上明珠的慈母。
挚诚的夫妇之爱和早年的父母之爱,以及终生不改的手足之爱一起,奠定了苏东坡生命温情的底色。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中的东坡形象
手 足 之 爱
苏洵共育有六个孩子,前四个都很早就去世了。苏轼是老五,苏辙是老六,哥哥比弟弟大两岁。二人从小一起读书,长大一起参加科考,一起经历宦海浮沉。说起对彼此的情谊,二人深情起来不分伯仲。比如苏轼提起弟弟则浩叹:“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辙更直接:“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说起对方的人品才华,两人也能随时开启互捧模式。比如苏轼曾说:“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苏辙则曰:“兄之文章,今世第一。”他们是手足,也是知己,翻开二人的诗文集,两兄弟的诗词赠答随处可见。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词,最有名的要数《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和子由渑池怀旧》。有一首《满江红》流传不是太广,同样感人至深: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辙画像
百 姓 之 爱
苏轼父母曾“有志兹世”,以此托于兄弟二人。苏轼在《谢制科启》中立下志向:“敢以微躯,自今为许国之始。”自此之后,虽历经宦海沉浮,不改初心,视民如伤,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如在密州救蝗灾,在徐州亲自带领百姓抗洪,在杭州修筑堤坝……即便在被贬之地,也尽其所能为百姓谋利。如谪居黄州时期,得知当地有溺婴陋习,东坡写信给鄂州太守朱寿昌,请求帮助。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与朱鄂州书》)
自己也联合安国寺及当地民众,积极组织救婴活动。在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出资十千钱,称“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
苏东坡还写了大量关心民生的诗词,比如《吴中田妇叹》《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我们都知道他在黄州写过“一蓑烟雨任平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这样潇洒旷达的诗文,可能很少人知道,他在这里还写过“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若能风调雨顺,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个人得失又有何虑。
可以说,无论在心理还是行为上,东坡都是亲近百姓,深入百姓之中的,是真正关心民瘼,为民谋利之人。
[清]董邦达《苏堤春晓》(局部)
美 食 之 爱
苏东坡曾说“我欲乘风归去”,又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子由也说他少时“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好像随时能飘然归去的东坡,却被人间烟火绊住了脚,在后人眼中显得生动可爱。
早年在杭州是有过不少惬意时光的: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三》)
这样的惬意陶然固然令人称羡,却远不如苦难时的偶然一乐令人动容。
被贬黄州后,躬耕东坡,经济拮据,发现时人不爱的猪肉竟是出人意料的美味,饱餐之余,得意作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还细心写下烹饪方法:“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相信千年前的黄州风雨中,也曾飘散着袅袅炊烟,锅中的美味也曾熨帖人心。
晚年远贬惠州,苏东坡的心境却愈加平和,带着苏过访山问水,买地筑房,还不忘给当地百姓修桥、引水。可惜惠州毕竟偏远,“平生嗜羊炙”,却无法满足,怎么办呢?他在给子由的信中说: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与子由弟》七)
看着让人莫名心酸又忍俊不禁。无论怎样的境遇,他总能过得妙趣横生,充满诗意。
上一篇: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
下一篇:6首最短禅诗,绝美至极
相关推荐
07-25
1
董卓之恶:东汉末年的人间炼狱缔造者
07-07
2
《金瓶梅》开篇四个字,写尽人间贪嗔痴欲
06-30
3
人间清醒语录
06-22
4
今日春分:人间万物皆恰好,莫负春光莫负卿
06-20
5
唯见青山真本色,何时低头看人间?
06-19
6
朱贵的爱好:梁山情报网中的烟火人间
06-14
7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06-10
8
苏东坡与王闰之:合葬之谜与宋代文人的婚姻镜像
05-22
9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05-22
10
永乐大典若重现人间:文化与历史的震撼回响
05-16
11
你好,最美人间四月天!
04-27
12
人间清明风含泪,传到酆都泣无音。
03-26
13
人间最美是相逢
12-05
14
阅尽人间秋色,惟愿君安。
06-16
15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05-21
16
给出已逝人的八字,一眼看出不在人间
05-03
17
苏东坡: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正身立德的典范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0911
今日
45
访问量
2105481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7-26
1
刘光世为何位列南宋七王之首:历史评价与政治博弈的交织
07-26
2
周世显真实结局:历史夹缝中的悲剧驸马
07-27
3
唐朝名将高仙芝:威震中亚的常胜将军
07-26
4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
07-26
5
乾隆皇帝的寿命真相:89岁高龄背后的历史逻辑与长寿密码
07-27
6
高仙芝:出身高句丽的唐朝中期名将
07-27
7
梁太祖朱温:为何被誉为历史最流氓皇帝
07-26
8
乾隆与刘统勋:一场被误读的君臣风波
07-27
9
司马昭未能称帝:权力之路的艰难与挑战
07-27
10
维舟:日本是怎样变成“东瀛”的
07-26
1
风水相学是什么?风水相学的来源是什么?
07-26
2
希伯来人和犹太人 希伯来国家
07-26
3
为长寿世宗尚道
07-26
4
理查德·佩恩谈古代全球史研究:一个新的“芝加哥学派”?
07-26
5
张炜:斑斓的《楚辞》,瑰丽的南国
07-26
6
费正清:内亚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
07-26
7
明仁天皇的子女 对明仁天皇的相关评价
07-26
8
明仁天皇访华趣事 差点因为一道菜尴尬了!
07-26
9
孔丘是谁?孔丘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孔子为什么被叫做孔老二?
07-26
10
关公月下斩貂蝉的原因是什么,貂蝉的死不是障眼法吗?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25)
景穆帝
(1)
太子
(76)
杨广
(35)
刘恒
(19)
皇位
(52)
汉献帝
(30)
皇后
(36)
朱高炽
(7)
李世民
(77)
武则天
(133)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64)
李白
(48)
项羽
(153)
蒙恬
(19)
吕不韦
(15)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5)
刘秀
(42)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5)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3)
张飞
(96)
刘邦
(226)
夫人
(73)
诗人
(44)
曹植
(21)
诸葛亮
(261)
司马懿
(106)
孙子
(16)
吕布
(113)
公主
(122)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