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雅言
明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唐朝历史
三国历史
清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9-07 12:03
防患于未然,古人的防汛智慧
所谓防汛,是指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防、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的工作。防汛,须以“防”为先。在汛期防灾减灾工作中,预报预警扮演着“先知”的角色。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不断观测探索河流的变化规律。《尚书·禹贡》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其意为:大禹划分九州土地,沿着山峦疏浚水道,依据土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贡赋品种和数量;大禹用土堵水,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也就是说,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水文的重要性了。之后,历朝历代更是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在河流要处建立水文监测站。
目前,长江流域重庆的白鹤梁算得上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水文监测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由于白鹤梁的梁脊仅比长江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几乎常年没于水中,只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较低时才部分露出水面,因此古人常根据白鹤梁露出水面的高度位置来确定长江的枯水水位。从唐代起,古人便在白鹤梁上以“刻石记事”的方式记录长江的枯水水位。
古代把观测水位的标记称作“水则”,又名“水志”“水尺”。“水则”中的“则”意思是“准则”,通常每市尺为一则。在古代,水则碑主要有“无刻画”“只有洪枯水位刻画”和“等距刻画”三种形式。
无刻画水则碑,如石人水则。在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用3个立于水中的石人观测水位,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作为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的标记。根据记载,李冰要求“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也就是说,当水位在石人的足与肩之间,引水量才正好满足灌溉与防洪安全的要求。
只有洪枯水位刻画的水则碑,如《水经·伊水注》记载,三国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伊阙石壁上的刻画及题词;白鹤梁石鱼记下了自公元764年后断续72个年份的枯水记录。
等距刻画的水则碑最为常见,如陕西的宋代丰利渠取水口遗址的左岸石壁上,就有保存完好的水则,刻度每格在30厘米至32厘米之间,宽30厘米,分成两段,上半部在闸槽前,共有五格,下半部在闸槽后,共有四格,前后两段刻度基本衔接,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精确的测水技术。
汛情,是汛期洪水自始涨到回落期间的情况统计。由于我国河流众多,历代都很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向上级反映汛情,古人称为“汛情奏报”,也称“报汛”,我国在先秦时已形成了“报汛制度”。可是,既没有飞机、火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电话、微信等现代通信设施,古人怎样才能及时将汛情通报给上级呢?
为了让各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灾情,历朝历代都会设置报汛驿站。从报汛驿站发出的奏报,被称为“水报”。为了及时传递这些信息,马、狗等动物都曾充当过“快递员”。
根据汛情的发展情况,古人会采取“羊报”“马报”“狗报”“步报”等多种报警手段。所谓“羊报”,最初是黄河遇险时报汛之法,报警差役带着水签和浸过油的羊皮袋,从上游而下,将观测到的水位刻在标签上,陆续投掷报汛。黄河周边的官府会派专人在河里打捞水签,按照其中提示的洪峰高度,命河工提前加固堤防,防患于未然。而“马报”是指汛情比较紧急,乘快马报汛,明清时称为“六百里飞马”,仅次于报告军情的“八百里加急”。
在元代,朝廷根据自然条件设有陆站、水站、轿站、步站等报汛驿站。在路况较差的东北地区,还设有狗站。“狗报”也是一种报汛方式,通常是由训练有素的狗来代替人传递汛情,当时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在辽东、黑龙江下游等地区就设有15处狗站用于报告汛期。此外,“步报”则是人工步行传递汛情,但仅限于离国都较近的郡县。
上一篇:纳博科夫:说吧,记忆
下一篇: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相关推荐
09-08
1
武则天退位前归还江山:智慧之举,非愚笨之为
09-08
2
闻达与鲁智深、武松的较量——实力与智慧的对决
09-01
3
连环阳谋——荀彧的智慧与诸葛亮的困境
08-31
4
司马懿的宽容与智慧
08-28
5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
08-25
6
董卓废汉少帝刘辩之谜:权力与智慧的双重考量
08-19
7
梁章钜名句:跨越时空的智慧回响
08-19
8
诸葛亮:乱世中的智慧传奇
08-19
9
范蠡与子贡:春秋双璧的智慧对决
08-18
10
杨玉环被李隆基纳为妃后:生存智慧与复杂情感的交织
08-15
11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
08-12
12
淳于髡仰天大笑:一场充满智慧的外交谏言
08-07
13
鸳鸯阵:戚继光的军事智慧与抗倭传奇
08-06
14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后世敬仰之源
08-02
15
古人为何称吃饭为打尖?
08-01
16
萧何曹参典故:功臣相业的传承与治国智慧的交融
07-28
17
刘禅:智慧与愚行的历史迷雾
07-26
18
八卦阵:历史迷雾中的军事智慧与文化符号
07-24
19
唐能平定吐谷浑的原因:战略、战术与政治智慧的完美结合
07-24
20
阴丽华历史真实长相:美貌与智慧交织的传奇形象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2619
今日
45
访问量
2487772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9-02
1
翰林同侪与诗酒风流:韩翃与李白的文人交游考
09-02
2
权力漩涡中的姑侄决裂: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的深层动因
09-02
3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
09-02
4
荆州危局下的决策——刘备诸葛亮为何让关羽进攻襄樊?
09-02
5
程昱与贾诩的三条妙计——刘备阵营的智谋之战
09-02
6
档案春秋︱清宫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两餐,乾隆偏爱苏杭菜
09-02
7
宇文化及覆灭后:隋末群雄逐鹿中的权力真空与新帝崛起
09-04
8
红楼梦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以及评价
09-03
9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
09-03
10
曹魏大臣张缉深受皇帝赏识,最后因为被杀?
09-02
1
宝玉和秦钟是什么关系?秦钟是谁?
09-02
2
金丝铁线是什么?金丝铁线的起源是什么?
09-02
3
清官海瑞是真的清官吗?为什么很多人说清官海瑞很迂腐?
09-02
4
档案春秋︱清宫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两餐,乾隆偏爱苏杭菜
09-02
5
路上的美国史︱从塞尔玛到蒙哥马利:走向平权的87公里
09-02
6
【海上记忆】“昆大班”少年,终于找到你了!
09-02
7
一百年前,梅兰芳带京剧出国,日本人这样反应……
09-02
8
伟大的五四运动,上海人民没有缺席
09-02
9
研讨︱向历史“开刀”:医学故事揭开的另一重天地
09-02
10
赖建诚:问诊近代中国之经济,梁启超、严复谁更胜一筹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39)
景穆帝
(1)
太子
(80)
杨广
(35)
刘恒
(20)
皇位
(59)
汉献帝
(32)
皇后
(36)
朱高炽
(9)
李世民
(85)
武则天
(145)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71)
李白
(56)
项羽
(157)
蒙恬
(19)
吕不韦
(18)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7)
刘秀
(43)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6)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4)
张飞
(100)
刘邦
(237)
夫人
(76)
诗人
(45)
曹植
(21)
诸葛亮
(288)
司马懿
(135)
孙子
(16)
吕布
(123)
公主
(134)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