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明帝探生病的崔光聊了什么?为何孝明帝让崔鸿写魏史?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十月,崔光病重,孝明帝特来看望。皇帝的车驾进了崔府,只听一声喊:“万岁驾到!”走道两旁,崔府上下的主仆、宾客纷纷跪下。卧病在床的崔光刚要起来,孝明帝已来到卧室。崔光挣扎着要爬起来拜见,怎奈病重,四肢无力,搞得气喘吁吁,仍然未能坐起来。急得他连忙示意家人将他扶起,口中不停地说:万岁驾到,老臣不能远迎,死罪死罪。”孝明帝连忙说:“赐卿平身。”同时示意崔家的人,不要硬扶起崔光。

“听说爱卿病重,朕特来看望。”孝明帝看着躺在床上的崔光

“皇恩浩荡,老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但愿陛下龙体健康,万寿无疆。”崔光老泪纵横地说。

孝明帝询问了崔光的病情,崔光一面咳嗽,一面费力地作了简短的汇报,末了,他说:“老臣已是风前烛、瓦上霜,看来为时不久了,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爱卿只管说来。”

“老臣受主上隆恩,万死不许。唯有一件大事放心不下。我受先王和陛下旨令,撰写魏史,从太和六年(公元82年)至现在,历时已有四十一年,虽然不敢解息,但史料庞杂,考订不易,有些重大历史事件还缺少原始材料,目前只是编了一个提纲,看来只有留待后人来完成了。老臣斗胆茅第一人,以完成我没完成的事业,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贤卿但说不妨。”

“小侄崔鸿,自幼博览群书,青年时代便有著述之志,如果由他继承我的事业,老臣就可以安息于九泉之下了。”

“朕心中有数了。”孝明帝安慰他说。接着又说了几句抚慰的话,就起驾回宫了。

也许有人会说,像崔光这样的元老重臣,荐举一个小小的史官,有什么为难呢?

其实,这是不难理解的。编写历史,尤其是本朝的历史,不仅是一项浩繁的学术创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他要求历史学家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渊博的知识和优美的文字。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很重视著史工作。他们总是把著史当作美化本王朝,巩固自已统治的工具。也正因为这样,史官弄得不好还要掉脑袋呢!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在北魏做官五十多年的元老重臣崔浩,就是因为直笔书史,被太武帝拓跋焘杀掉的。

北魏建国以后,大多选择忠于本王朝的人担任史馆像崔光这样深得皇帝信任的大臣,虽然身兼数职,但皇帝一直不肯免去他的著作郎一职。李彪因罪免官后,曾上表要求撰写观史,宣武帝虽然同意让他在秘书省著述,却没有授予他史官的职务。后来,崔光想把著作郎一职让给李彪,宣武帝也未同意。

孝明帝到崔府探病后,崔光的病势越来越重。这年十一月的一天,崔光把自己的十一个儿子和崔鸿召到面前,流着眼泪说:“曾子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知道自己不行了。 我受皇上厚恩,做到这么大的官,你们也因为我的缘故得了名位,希望你们奋发努力,以死报国。”

他示意崔鸿走近前来,然后,伸出他那枯瘦的双手,紧紧拉着崔鸿深情地说:“我年轻时靠代人抄书养活父母,如今位至于此,也值得了。但我受两代皇上的重托,提修国史,至今还未完成,死有遗恨。你的堂兄弟们,学识、文采远不及你,这工作只有你能胜任。上个月,我已在皇上面前推荐过你,我死之后,你定要继承我的事业,在完成你的《十六国春秋》的同时,撰修魏史。如果你能这样,我就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崔鸿低头流泪答道:“伯父放心,我一定不辜负皇上的恩遇,不辜负您的厚望,尽快完成《十六国春秋》的编纂工作,继承伯父的事业,撰写本朝历史。”崔光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一会儿就死去了。

这年,崔光七十三岁。崔鸿也快五十岁了。崔光死后不久,正光五年正月,孝明帝下诏,要崔鸿保留原职,提写魏史。这时,崔鸿官居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郎中(相当于现在中央部一级的官员)。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4779
  • 今日 0
  • 访问量 28913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