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仁慧草堂
藏传佛教Buddhism
诗然散文诗歌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3-18 12:16
晚唐大臣、诗人韩偓诗《深院》,诗中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
《深院》
韩偓 〔唐代〕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译文:
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
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
注释:
鹅儿:指鹅雏。唼喋(shà zhá):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也指鱼或水鸟吃食。栀黄:栀子一般的黄色。
凤子:粉蝶的爱称。轻盈:这里指粉蝶轻盈飞舞。
下帘:放下遮日的软帘。昼寝:白天睡觉,这里指午睡。
鉴赏: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shà zhá煞扎)、“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不是真个“无人”,“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读者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前两句中,诗人描绘庭院内黄嘴的雏鹅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诗人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色彩繁丽,实为罕见。“栀黄”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鹅儿”、“凤子”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写鹅儿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写蛱蝶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
“深院下帘人昼寝”一句中的“昼寝”,大约是诗人酒后而卧。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诗人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
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句“红蔷薇映碧芭蕉”则将“映”意点明,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全诗中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读者不能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韩偓
(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诗人
上一篇: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登太白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
下一篇:曹丕甄姬是什么关系?甄姬为何连嫁两次?甄姬是怎么死的?
相关推荐
09-08
1
琅琊公主元玉仪的一生有多惨?沦为大臣的宠姬
09-07
2
北宋大臣孙仅简介:与其兄孙何闻名一时,先后成为状元
09-06
3
为何后唐末帝拒绝和契丹和亲的提议?提议的大臣后果如何?
09-04
4
唐宣宗万寿公主:晚唐皇室联姻的缩影与礼法之治的典范
09-03
5
曹魏大臣张缉深受皇帝赏识,最后因为被杀?
09-02
6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
09-02
7
北宋大臣冯京简介: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09-02
8
南宋大臣詹体仁简介:著有《象数总义》、《历学启蒙》
09-02
9
南唐大臣周宗简介:大周后、小周后都是他的女儿
08-25
10
北宋大臣陈尧叟简介:他死后,宋真宗为其废朝二日
08-24
11
东汉大臣刘宠在历史上是何形象?一生有何贡献?
08-24
12
北宋大臣左企弓简介:与虞仲文奉表请降,遂仕金朝
08-22
13
金朝大臣卢彦伦简介:为人机智巧妙,能迎合悼平皇后的意愿
08-20
14
狄仁杰只是武则天的一个大臣 武则天为何对狄仁杰如此宠爱
08-20
15
北宋大臣陈彭年简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之一
08-17
16
明朝大臣王琼简介: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
08-15
17
朱棣进入南京后,那些效忠建文帝的大臣都是什么下场?
08-12
18
明朝大臣何乔新简介:晚年坦然退职归乡,闭门著书
08-11
19
明朝大臣张至发简介:曾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
08-11
20
明朝大臣魏允贞简介:与其弟允中、允孚并称“南乐三魏”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2799
今日
0
访问量
2558507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9-12
1
商辂连中三元:科举史上的孤峰绝顶
09-12
2
杜十娘跳河后死了没有?——从文学叙事到历史隐喻的追问
09-12
3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
09-12
4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
09-10
5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
09-12
6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
09-12
7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
09-12
8
赵飞燕为何无缘“四大美女”之列:历史评选的偶然性与文化符号的建构
09-12
9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
09-12
10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
09-10
1
爱尔兰古堡里的中国水杉——跨越世纪的植物、友谊及爱情
09-10
2
明清时期的苏州,究竟有多富?
09-10
3
读书会︱《山巅之城》:终结一个“历史的神话”
09-10
4
南宋都城杭州,在元朝的地位如何?
09-10
5
访谈︱保罗·法兰奇:北平的外国人曾有自己的“八大胡同”
09-10
6
美国故事︱争夺美洲的“见证者”:传奇女子波卡洪塔斯
09-10
7
讲座︱夏德明:全球史视野下17世纪的帝国与宗教
09-10
8
彼得·伯克:导演与历史学家的合作可以推动对过去的思考
09-10
9
吴铮强·寻宋︱木兰陂:何处觅荆公
09-10
10
“俄罗斯”与“白俄”:剪不清理还乱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39)
景穆帝
(1)
太子
(80)
杨广
(35)
刘恒
(20)
皇位
(60)
汉献帝
(32)
皇后
(36)
朱高炽
(9)
李世民
(85)
武则天
(145)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72)
李白
(57)
项羽
(158)
蒙恬
(19)
吕不韦
(18)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7)
刘秀
(43)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6)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4)
张飞
(100)
刘邦
(240)
夫人
(76)
诗人
(45)
曹植
(21)
诸葛亮
(289)
司马懿
(136)
孙子
(16)
吕布
(123)
公主
(138)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