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政后,废除汉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的政权本来就不得人心,加之连年水旱蝗灾,民不聊生,公元17年,终于爆发了王凤等人领导的绿林起义。王莽征发各郡兵马四十三万,号称百万,令大司空王邑为统帅,企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消灭起义军。
公元23年六月,王邑以四十三万大兵将只有八千人马的汉军(此时,绿林军推举刘玄为更始皇帝,成立了汉政权,绿林军改称为汉军)主力包围在昆阳城内。大将严尤献计道:“昆阳城十分坚固,一时不易攻破,称帝的刘玄现在宛地,我们移兵攻击刘玄,刘玄被我消灭,昆阳自然投降。”王邑笑道:“我拥百万之众,连一个不到一万人马的昆阳城还打不下来吗!”于是将四十多万人马左一层、右一层地布置在昆阳城下,列营数百座。
王邑下令攻城,王凤率兵死守。尽管王邑采取了挖地道、用冲车进攻等多种战术攻城,但昆阳城就是岿然不动。严尤再一次献计道:“汉军被围在城内,没有退路,只好死战,我们网开一面,他们必然弃城逃跑,我们乘机掩杀,定可大获全胜!”王邑道:“小小几个毛贼,何足挂齿!待我明日攻破城池给你看。”王邑再一次拒绝了严尤的建议。
这时候,汉将刘秀、李轶已求得援军一万多人火速赶到昆阳境内。王邑得知汉军前锋刘秀只带有步骑兵一千余人,就派数千人前去迎战,结果被刘秀打得大败而回。汉军士气大振,刘秀果断地率领三千人的敢死队,绕到城西,涉过昆水,向王邑的指挥部发起突然进攻。王邑见刘秀的人马不多,亲率万余人迎战。同时,他还下令各部队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以免发生混乱。短兵相接后,刘秀的汉兵以一抵十,锐不可当,王邑大败,大将王寻被杀,各部队因王邑有令在先,都按兵不动。与王邑的新军相反,昆阳城内的汉军见新军一片混乱, 知道自己的援军赶到,大开城门,杀出城来,王邑全线溃乱,慌忙后撤。新军摸不清汉军的援军有多少,人心惶惶,争先逃命,适值暴风雨突然来临,暴雨如注,滍川河水泛滥,王邑的大军被河水吞没了数万人,四十三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王邑、严尤只带领几千人马渡过滍川,逃得性命,王莽的军队损失殆尽。
昆阳之战,王邑有勇无谋,又一意孤行,听不得下属的意见,以四十三万人对汉军的二万人,结果,几十万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化为乌有,王邑本人也险些赔上性命。这种惨败,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昆阳之战后,刘秀率领汉军乘胜攻人长安,杀掉王莽,短命的新朝政权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