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速,召也。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孽,灾也。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速,召也。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也。

贪欲败坏法度,放纵败坏礼义,以致为自身招致罪过。速,召也。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也。速,召的意思。说的是自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给自身招致罪过。

欲不可纵,但往往富贵的人容易骄纵。历史上因为骄纵而招致灾祸、罪过的人很多。《群书治要·晋书》中记载,愍怀太子在年少时本是聪慧好学,“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群吏,率取膏粱击钟鼎食之家,稀有寒门儒素……遂使不见事父事君之道。”太子聪慧好学,原本是国家之幸,但是因为成长环境之中,没有布衣之士、朴实忠谨的人教导他,而他选择的太师、太傅、侍从,都是豪门大户之家,都沾染了玩世不恭、不务正业、骄奢淫逸的坏习气,对于孝亲尊师、长幼进退的礼节都疏忽大意,没有学习,更谈不上谨慎持身、体察民情。后来,因为太后嫉妒太子的声誉,于是通过假意召见太子并把他灌醉,写了一封反书,最终太子被废,并被陷害致死。这都是因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懂得明哲保身,因而招引了杀身之祸。

《群书治要·晋书》中指出:“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敬畏,患于骄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之艰难耳。”天子之子,也就是太子,虽然还没有登基,但是已经尊显无比。他不必担心自己不够富贵,也不必担心别人不尊敬他、畏惧他。而应该担心身处于富贵之中,习惯于骄傲自满,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甚至不知道稼穑的艰难,不懂得珍惜百姓的血汗和劳动成果,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他所缺乏的是谦下修身、体察民情的德行修养。这样怎能担当治国爱民的大任?不仅不能担当重任,反而还因为没有智慧自身难保。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孽,灾也。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也。

天降灾,还可避;自己作孽,灾祸不可逃避。孽,灾也。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也。孽,灾的意思。逭,逃的意思。说的是天灾可以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是不可逃脱的。

如何避免天灾?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事情都是按照因缘果的次第产生,有因、有缘,才会有结果产生。就像有一个种子,种子是因,缘分是条件,比如温度、阳光、湿度、水分等。有种子,又有适宜的温度、阳光、水分,才会开花结果。虽然有恶的因,可能是很久之前种的,但是恶因遇到恶缘才会有恶果。现在断恶修善,等于把恶的缘断了,虽然有以前种的恶因,但因为现在断了恶缘,目前就不会有恶的结果产生。这就像把种子放进真空的玻璃容器中,就不会发芽、结果,这就是改造命运的原理,也是“天作孽,犹可违”的原因。但是,如果自己作恶不知悔改,那么灾祸就不可避免。

唐太宗特别重视时时提醒、教导侍臣。有一次,他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还唯恐树木不够高,要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还唯恐水不够深,穴居于水底洞穴之中。然而它们仍然被人们所捕获,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们贪图诱饵、抵不住诱惑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居高官、享厚禄,应当忠诚正直,清廉无私,这样才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那些以身试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些人与那些鱼和鸟又有什么不同?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古人告诉人们,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应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别人用金钱、美色来诱惑时,自己不要觉得很得意。实际上,别人不过是拿着诱饵诱惑你,希望你跳下悬崖。如果自己把持不住,经不起诱惑,踏进了悬崖,就很可能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所以,学习《群书治要》,学习《尚书》,为什么对反腐倡廉有帮助?如果领导干部能够读这些历史教训,看圣君是怎样身体力行圣贤教诲的,就知道贪财好利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为自己带来灾祸,得不偿失。所以,“自作孽,弗可逭”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灾祸不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不够幸运,而是因为自己控制不了欲望、贪心,自己作恶而不知悔改,灾祸才不可逃避。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4779
  • 今日 0
  • 访问量 289244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