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边疆的人不害怕他们逃跑吗?

我们在古装剧里经常可以看到,犯人被判“发配边疆”,这在中国古代是实实在在的罪行。一般来说,“边疆”分为五个等级:沿海带、2500里边防、3000里偏远地区、4000里烟雾弥漫地区、最远的极端边缘地区。

那古人为什么要费呢么大力气把犯人关那么远?犯人有可能逃跑吗?首先要知道,古代的人口远远少于现在,往往一场战争或瘟疫就能夺走几个村庄的人口。犯人也是人,他们被送到边疆后,可以在军队当炮灰,闲暇时可以自由劳动。主要原因其实是为了增加边防部队的数量,因为即使是军人,也很少有人会愿意去边疆贫困地区执勤,边疆也很重要。如果关系好一点或者罪恶没那么严重,就会被送到有点人在的地方。相反,有罪的人一般会被送到边疆最差的地方。

比如明朝时期,流放基本都是到边疆去流放军队,给边疆的军队增加一点战斗力。送到烟雾弥漫的土地是为了开垦荒地。例如,海南,古塔等地区非常荒凉,人口很少。被判“发配边疆”的犯人会被送到这些地方,成为免费劳动者。

古代流放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南方人放北方,北方人放南方”,也就是说南方人被派到北方边疆,北方人被派到南方边疆。结果,许多流亡者在到达目的地后被折磨致死,此时流亡者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逃跑了。

流放者基本上是一些有声望的人物。在古代,被流放的犯人大多是犯了大罪的朝中大臣或名门望族,但皇帝开恩后就没有杀了他们,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容易被赦免,所以流放边疆就成了首选。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

在这种情况下,稍有常识的,当这些人被流放到边疆时,不是他们不想逃跑,而是他们害怕逃跑后与家人甚至与整个家族有牵连。逃走后,皇帝必然要拿他的家族出气,从而成为整个家族的罪人。

然而历史上也还真有越狱的犯人。例如,在宋代一个配送地点位于山东的一个岛屿上,离陆地30多公里。然而,有八名囚犯越狱,从岛的上游了回去。

在古代,可以被判“发配边疆”的囚犯基本上都是重刑犯,但皇帝注重宽容,将重刑犯发配边疆。犯人要感恩皇帝做到了“仁政”,所以犯人暂时保住了性命。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4014
  • 今日 0
  • 访问量 277284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