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帝隆安年间(公元397——401年) ,爆发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晋王朝摇摇欲坠,内部矛盾重重,有的武将拥兵在外,违抗朝廷的命令。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朝廷的大权渐渐的落到了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刘裕的手中。刘裕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决定率师北伐。刘裕很赏识裴松之的才干,征召裴松之为主薄(将军的幕僚,掌管文书、参与机要)。裴松之对刘裕也很敬重,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整军北伐。平时文人打扮的裴松之,也换上了戎装,身披铠甲,腰佩宝创,随同刘裕站在点将台上。他居高临下,只见军队威武雄壮,旌旗迎风飘扬,刀、枪、剑、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光耀眼,场而非常壮观。刘裕对裴松之说:“先生身穿戎装,大有武人之气魄。”

“收复失地,使国家统一,正是我的夙愿!今天有幸随将军北伐,我一定竭尽全力。以将军的雄才大略,此次出征,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取故士上版图,救人民于水火。”裴松之的话饱含激情,既是劝勉自己,又是激励刘裕。刘裕听了以后,顿时高兴得眉飞色舞,拍了拍裴松之的肩膀说:“还要靠先生多多帮助啊。”
裴松之积极协助刘裕,晋军很快攻下了古都洛阳。洛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过去非常繁华,但但由于西晋末年以来的战争破坏,几乎变成了废墟,到处是断壁残垣,瓦砾砖块,有的地方杂草丛生。洛阳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处于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之下,年年盼望东晋政府北伐。当晋军开进洛阳时,洛阳人民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晋军。裴松之目睹,衣服破烂,面黄饥瘦的人民,想到国家灾难深重,不禁流下了热泪。

刘裕在北伐取得一些胜利后,急于想当皇帝,马上回师江南,废掉了晋恭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刘宋王朝。北伐的任务没有完成,收复的失地不久又沦陷于敌手,这使裴松之大失所望。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