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官庙
道教丹道
明朝历史
唐朝历史
三国历史
汉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唐代诗人王湾诗词《次北固山下》,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2025-03-16 12:03
唐代诗人王湾诗词《次北固山下》,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
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
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
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风正,风顺。
悬,挂。
海日:
海上的旭日。
生:
升起。
残夜:
夜将尽之时。
入:
到。
乡书:
家信。
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白话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
顺风吹来;
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
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
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
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诗人
上一篇:孙承宗七言绝句《渔家》,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下一篇:杨玉环是怎么死的?杨贵妃到底是自缢还是被乱军所杀?
相关推荐
05-01
1
新城公主原名考:揭开唐代嫡公主的真实称谓之谜
04-30
2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事迹与人物评介
04-29
3
柏灵筠:隐于史笔的权谋侧影与情感困局
04-26
4
柳如是:乱世孤鸿的诗词绝唱
04-26
5
狄仁杰的情感归宿: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婚姻图景
04-25
6
李时珍之死:揭秘历史真相,非被杀而是自然病逝
04-24
7
唐代诗人沈佺期诗《游少林寺》赏析
04-18
8
芈月爱的是黄歇还是翟骊:情感纠葛中的真相探寻
04-15
9
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五首》赏析
04-15
10
晚唐最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同题之作,你pick哪一首?
04-14
11
唐代诗人卢照邻五言律诗《元日述怀》赏析
04-14
12
唐朝诗人王建诗《十五夜望月》赏析
04-14
13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刘克庄词《贺新郎·九日》赏析
04-14
14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夜闻歌者》赏析
04-13
15
唐代诗人李益诗《写情》赏析
04-12
16
杜牧:才情横溢的晚唐诗人与坎坷仕途
04-10
17
权宦末路:李辅国之死与唐代宗的权力暗战
04-09
18
宋哲宗之死:是被害还是自然病亡?
04-04
19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04-01
20
唐代诗歌史上的不解之谜:王维与李白,为何一生从无交集?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6844
今日
42
访问量
1552640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4-25
1
赵云与马超:谁更胜一筹?历史与虚构中的武力对决
04-25
2
女性胸罩的来历,胸罩的起源你们知道吗?
04-26
3
汉献帝刘协谥号探析:“献”字背后的深意
04-25
4
郭嘉与法正:曹操与刘备帐下的智谋对决
04-25
5
荀彧之死:历史的必然与悲剧的抉择
04-27
6
十首题壁诗:古人的心情,都写在了墙上
04-27
7
发财其实早已注定,就看偏财星能否支持
04-26
8
吕后地位稳固,为何太子位之争仍落败于戚夫人?
04-25
9
海国图志与日本明治维新:一部著作如何影响一个国家
04-25
10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
04-24
1
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04-24
2
你开始转大运了吗?
04-24
3
三国演义中,明确大战100回合的单挑只有6场,其他的都是浮云
04-25
4
后唐治军不严,导致亡国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04-25
5
四面楚歌的典故,项羽在什么情况下乌江自刎?
04-25
6
陈平用计擒樊哙,陈平用的是什么计谋?
04-25
7
孙子兵法中尚婢婢以屈求伸,讲的是什么?
04-25
8
拉藩为援俱伤损,唐昭宗李晔是一个怎样的人?
04-25
9
唐朝裴明礼大水坑变“聚宝盆”的故事
04-25
10
女性胸罩的来历,胸罩的起源你们知道吗?
标签列表
紫禁城
(2)
赵云
(105)
景穆帝
(1)
太子
(43)
杨广
(19)
刘恒
(12)
皇位
(38)
汉献帝
(22)
皇后
(36)
朱高炽
(5)
李世民
(48)
武则天
(82)
战国时期
(31)
彭城
(9)
宰相
(21)
李白
(31)
项羽
(120)
蒙恬
(11)
吕不韦
(14)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1)
刘秀
(29)
赵国
(17)
高渐离
(1)
勾践
(20)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0)
圣人
(2)
张飞
(78)
刘邦
(176)
夫人
(51)
诗人
(34)
曹植
(18)
诸葛亮
(194)
司马懿
(74)
孙子
(7)
吕布
(94)
公主
(72)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