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雅言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唐朝历史
三国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3-16 12:03
唐代诗人王湾诗词《次北固山下》,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
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
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
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风正,风顺。
悬,挂。
海日:
海上的旭日。
生:
升起。
残夜:
夜将尽之时。
入:
到。
乡书:
家信。
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白话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
顺风吹来;
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
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
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
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诗人
上一篇:孙承宗七言绝句《渔家》,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下一篇:杨玉环是怎么死的?杨贵妃到底是自缢还是被乱军所杀?
相关推荐
07-31
1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唐代人离婚怎么写通告
07-30
2
唐代诗人杨巨源诗《城东早春》赏析
07-30
3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日出入行》赏析
07-30
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诗《晚春》赏析
07-30
5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一曲清词,半生情愁
07-29
6
唐代诗人王建杂言诗《当窗织》赏析
07-29
7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
07-25
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
07-25
9
宣太后与义渠王:权力博弈下的“情感迷局”
07-25
10
毕加索介绍,毕加索的画作风格怎么形成的?
07-24
11
鉴赏|骑马胡商俑:唐代东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见证
07-17
12
曾布的婚姻与情感:一位北宋名臣的夫人之谜
07-17
13
唐代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多元解读
07-16
14
曹丕的情感天平:伏寿与甄宓的爱恨迷局
07-15
15
崔涣与高适:唐代诗坛与政坛的平行轨迹
07-13
16
杜甫与杜牧:唐代文坛的两位杰出诗人及其关系探析
07-12
17
曹操与蔡文姬:历史中的情感纠葛
07-12
18
自然中的历史,历史中的自然:津巴布韦岩画的寻与思
07-11
19
中国最婉约的诗词,只服这十首
07-11
20
明初诗坛的璀璨星辰:高启——成就最高的诗人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0866
今日
45
访问量
2098566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7-25
1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
07-25
2
历史上朱元璋生性残暴,为何会马皇后却是关怀备至?
07-25
3
田忌赛马的故事,你学会这个道理了吗?
07-25
4
臧洪字子源:汉末乱世中的忠义化身
07-25
5
严颜之死:忠义与传说交织的历史谜团
07-26
6
刘光世为何位列南宋七王之首:历史评价与政治博弈的交织
07-25
7
金九的后代 金九为什么没当上韩国总统?
07-25
8
朝鲜三大妖女是谁 三大妖女结局如何
07-25
9
明朝徐阶的下场:权谋与晚节的不完美终章
07-25
10
永贞八司马:唐朝中期改革浪潮中的悲情群像
07-25
1
朝鲜三大妖女是谁 三大妖女结局如何
07-25
2
古代朝鲜都向中国进贡什么?除了钱财还有美女和太监!
07-25
3
金九的后代 金九为什么没当上韩国总统?
07-25
4
鲁仲连义不帝秦,描绘了各类人物什么样的心态
07-25
5
田忌赛马的故事,你学会这个道理了吗?
07-25
6
项羽刘邦竟然还有这样的关系,结局竟然是这样
07-25
7
辕门射戟的故事,吕布在生命的最后竟然...
07-25
8
毕加索介绍,毕加索的画作风格怎么形成的?
07-25
9
豹房是什么?豹房的由来是什么?
07-25
10
和服是什么?和服的起源是什么?和服和唐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25)
景穆帝
(1)
太子
(76)
杨广
(35)
刘恒
(19)
皇位
(52)
汉献帝
(30)
皇后
(36)
朱高炽
(7)
李世民
(77)
武则天
(133)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64)
李白
(48)
项羽
(151)
蒙恬
(19)
吕不韦
(15)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5)
刘秀
(42)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5)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3)
张飞
(96)
刘邦
(224)
夫人
(73)
诗人
(44)
曹植
(21)
诸葛亮
(261)
司马懿
(106)
孙子
(16)
吕布
(113)
公主
(121)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