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才女,可谓数不胜数。从汉代的卓文君到东晋的谢道韫:从唐代的鱼玄机到宋代的李清照,从才色双全的秦淮八艳,到民国时期的林徽因等等,每个人都为中国文化留下了辉煌的贡献。那么,有名的班婕妤班昭是什么关系?班婕妤班昭为何被称为才女?班婕妤班昭的结局?
然而,在一个家族中能有两个留名青史的女人。汉代就有一个这样的家族,这两个才女就是班昭和班婕妤,当说起班婕妤时,你会想到《怨歌行》诗歌用团扇秋凉见弃的情景比喻诗人自身凄惨的命运,委婉地表达了一个薄命女子的怨恨。几千年来,这篇诗歌它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原名不详,西汉著名才女汉成帝刘骜之妃,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后来被封为婕妤。《汉书外戚传》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经失传。现存作品只有三部,分别是《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
事实上,班婕妤不是它的真名,婕妤二字,是后宫嫔妃的名字,这是用来划分地位的。那么,班婕妤是怎么进宫的呢?据记载,班婕妤的父亲班况在汉武帝时期出征匈奴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汉成帝即位,班婕妤被选入皇宫。没想到,这就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一向端庄自爱的班婕妤,不会取悦皇帝,这对沉溺于酒色的汉成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或许起初,汉成帝被班婕妤的才情所吸引。他们既是妻子又是朋友。然而,后来因为她偏爱赵飞燕的赵合德姐妹而渐渐荒废了政事,后来,甚至汉成帝的许皇后也被赵氏姐妹陷害并被废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成帝对班婕妤更是失去了兴趣。被冷落的班婕妤,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写下的《怨歌行》。
至于班婕妤的结局,班婕妤知道她的存在迟早会被赵氏姐妹所压制和陷害,所以她选择了以退为进,她主动要求跟汉成帝提出去伺候王太后,而正是因为班婕妤的选择,让她得到了王太后的庇护,而没有受到赵氏姐妹的残害。在她晚年,她青灯古佛,诗词歌赋为伴,远离权力跟争斗的中心,最后得以善终。也算是很好的结局了。
说到班昭,大家会想到她接替其兄完成了《汉书》的修注,而《汉书》条成了封建时代妇女的行为准则。班昭十四岁时,嫁给了同郡人曹世叔。但不幸的是,这个曹世叔不久就去世了。班昭被召到皇宫来教习女王的妃子们礼仪。后来的经学大师马融也在班昭这里受学。就在这个时候,班昭与汉和帝的贵人邓绥相识,她们一见如故。邓绥聪明好学、敏锐,这使得中年的班昭非常喜欢并更加认真地栽培它。两人很快就超越了师徒关系,成为了“忘年闺蜜”。
在班昭言行的指引下,邓绥在宫中处处隐忍,终于在公元102年成功击败皇后阴氏,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此后,班昭帮邓绥提建议,甚至参政议政。虽然大家都知道班昭参与政治,但从来没有人指责弹劾“闺蜜干政”,而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班昭安享晚年,直到70多岁去世。得知她的死讯后,邓皇后非常难过。她立即穿上素服哀悼,并派专人处理班昭的丧事。班昭历史学家和才女的名声更大、更高,这使得人们忽视了她的政治家身份。
班婕妤和班昭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女性,但是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他们的关系,甚至把他们搞混了。下面的小系列为大家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班婕妤有一个兄弟叫班稚,班稚的儿子是班彪,所以班彪称班婕妤为姑姑。班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班固、班超和班昭。因此,班昭应该叫班婕妤祖姑,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姑奶奶。
在小编看来,才华横溢、美才貌双全的班婕妤,最终选择了离开皇宫。其实,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在当时由赵氏姐妹控制的后宫里,它可能更适合被陷害留下来。你们对此怎么看呢?班婕妤班昭是什么关系?班婕妤班昭为何被称为才女?班婕妤班昭的结局?大家了解了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