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命理易学唐老师
三官庙
道教丹道
明朝历史
唐朝历史
三国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夜闻歌者》赏析
2025-04-14 12:00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夜闻歌者》赏析
《夜闻歌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一首短篇叙事诗。此诗通过描写歌女的悲惨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亦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不顺、被贬偏僻之地的凄凉亦沧桑的心情。此诗虽是一首叙事诗,但诗人用语却十分简练、含蓄,处处体现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读来感情真挚,哀婉凄凉。
《夜闻歌者》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注释:
1.作者题后自注:
“宿鄂州。”
2.泊:
停船靠岸。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澄彻:明亮。
3.堪愁绝:
能使人愁煞。
4.泣声通复咽:
抽泣兼哽咽。
5.樯:
船的桅杆。娉婷:形容女子美貌。
6.真珠:
即珍珠。明月:古代珍珠名。
7.沾襟:
一作“沾巾”,即眼泪沾湿手巾。终:一作“竟”。
白话译文:
晚上停泊在鹦鹉洲,秋天的江月天色俱清澈。
听到邻船有唱歌的人,其歌调能使人愁煞。
唱歌完后继而是哭泣,还有抽泣兼哽咽。
寻声去见唱歌的人,发现有个妇人肤色如雪。
独自靠着船帆立,十七八岁十分美丽的样子。
而泪水却像夜里珍珠,双眼像是在坠明月。
我问这是谁家的女子,为何哭得这么凄切。
但一问却哭得更伤心,低着头一直不说话。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六月,作者四十四岁时,因写喻诗而得罪掌权的宦官集团,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而后作者出长安城,坐船从汉水而下,远赴九江上任。当舟泊武昌鹦鹉洲时,忽有歌声传来,如泣如诉,使他不禁寻声而去,从而写下了一首题为《夜闻歌者》的诗。
作品鉴赏:
此诗是诗人夜泊鄂州时,听到一位十七八岁女子的歌声而纪实成篇的。其描绘了一个面颜如花、貌美娇艳、背靠桅杆、手拨琵琶、愁绪犹如长江水奔流不息的女子。诗人真实地描写出歌女的悲惨境况,她们渴望像正常人一样过稳定生活,不仅需要应有的物质生活资料,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同时,此诗不仅寄予了作者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亦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心情。满腔报国热情不得抒发,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作者当时的心情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
艺术特色:
此诗之美就美其简练、含蓄,在其“不言”之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这曲歌调是《霓裳》还是《六幺》,这份惆怅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呢,令人难以猜测。“歌罢继以泣”,女子的怨绪一发即不可收,其歌声凄凄惨惨,撕心裂肺。究其原因,不外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作者将秋江、明月、江船串联起来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最妙的还是“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合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作者是从京城谪至浔阳,路宿鄂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满腔报国热情,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自然是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这“不言”之美乃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
此诗中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这位如花般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三个字,在文学创作中用“雪”来形容人的容貌是比较少的,而此诗中“雪”字却恰好切合了诗间的意境。“雪”留给人们的印象一是洁白无暇,一是寒心彻骨。“颜如雪”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从视角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观,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深秋月夜巧遇女子,所以诗情特别哀婉凄凉。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会昌六年(846)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被后人称为“诗王”“诗魔”。
诗人
上一篇:秦桧诬陷岳飞的罪名探究
下一篇: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刘克庄词《贺新郎·九日》赏析
相关推荐
05-01
1
新城公主原名考:揭开唐代嫡公主的真实称谓之谜
04-30
2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事迹与人物评介
04-24
3
唐代诗人沈佺期诗《游少林寺》赏析
04-15
4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诗《戏答元珍》赏析
04-15
5
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五首》赏析
04-15
6
晚唐最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同题之作,你pick哪一首?
04-14
7
唐代诗人卢照邻五言律诗《元日述怀》赏析
04-14
8
唐朝诗人王建诗《十五夜望月》赏析
04-14
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刘克庄词《贺新郎·九日》赏析
04-13
10
唐代诗人李益诗《写情》赏析
04-12
11
杜牧:才情横溢的晚唐诗人与坎坷仕途
04-10
12
权宦末路:李辅国之死与唐代宗的权力暗战
04-04
13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04-01
14
唐代诗歌史上的不解之谜:王维与李白,为何一生从无交集?
03-19
15
唐朝十大诗人,一人一首千古名作
03-18
16
晚唐大臣、诗人韩偓诗《深院》,诗中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
03-18
17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登太白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
03-18
18
唐代诗人王维五言绝句《莲花坞》,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从景物中写出了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03-16
19
唐代诗人王湾诗词《次北固山下》,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03-15
20
唐代诗人岑参诗《冬夕》赏析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6847
今日
0
访问量
1554970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4-28
1
末世归途:唐朝灭亡后罗隐的吴越栖隐与精神突围
04-25
2
女性胸罩的来历,胸罩的起源你们知道吗?
04-25
3
赵云与马超:谁更胜一筹?历史与虚构中的武力对决
04-26
4
汉献帝刘协谥号探析:“献”字背后的深意
04-25
5
郭嘉与法正:曹操与刘备帐下的智谋对决
04-25
6
李时珍之死:揭秘历史真相,非被杀而是自然病逝
04-27
7
十首题壁诗:古人的心情,都写在了墙上
04-25
8
荀彧之死:历史的必然与悲剧的抉择
04-25
9
海国图志与日本明治维新:一部著作如何影响一个国家
04-27
10
发财其实早已注定,就看偏财星能否支持
04-25
1
后唐治军不严,导致亡国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04-25
2
四面楚歌的典故,项羽在什么情况下乌江自刎?
04-25
3
陈平用计擒樊哙,陈平用的是什么计谋?
04-25
4
孙子兵法中尚婢婢以屈求伸,讲的是什么?
04-25
5
拉藩为援俱伤损,唐昭宗李晔是一个怎样的人?
04-25
6
唐朝裴明礼大水坑变“聚宝盆”的故事
04-25
7
女性胸罩的来历,胸罩的起源你们知道吗?
04-25
8
铁铉守济南,铁铉济南智退朱棣
04-25
9
郑成功死守海澄,郑成功审时度势反清复明
04-25
10
赖文光率捻军神出鬼没,赖文光最后怎么死的?
标签列表
紫禁城
(2)
赵云
(105)
景穆帝
(1)
太子
(43)
杨广
(19)
刘恒
(12)
皇位
(38)
汉献帝
(22)
皇后
(36)
朱高炽
(5)
李世民
(48)
武则天
(82)
战国时期
(31)
彭城
(9)
宰相
(21)
李白
(31)
项羽
(120)
蒙恬
(11)
吕不韦
(14)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1)
刘秀
(29)
赵国
(17)
高渐离
(1)
勾践
(20)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0)
圣人
(2)
张飞
(78)
刘邦
(176)
夫人
(51)
诗人
(34)
曹植
(18)
诸葛亮
(194)
司马懿
(74)
孙子
(7)
吕布
(94)
公主
(72)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