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背后的原因

刘备屯兵新野期间,司马徽和徐庶向他推荐了很多贤士,诸葛亮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司马徽对刘备说:“这一带有两个最卓越的俊杰:一个是别号‘ 卧龙’的诸””徐庶葛亮,一个是人称‘凤雏’的庞统。

也向刘备介绍说:“诸葛亮的才干,完全可以与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 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相比。”刘备急切地对徐席说: “那就麻烦您去把诸葛亮请来吧!”徐庶说:“诸葛亮是个大贤,不是随便能够请得动的。你如不能诚心诚意亲自前去恭请,谅他不会轻易出山的。”

建安十二年深冬的一天,刘备载着重礼,带领关羽、张飞,亲自到隆中拜会诸葛亮。适逢诸葛亮外出,连他家的书童也说不清他的去向,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过了几天,有消息说诸万亮外出已回。刘备闻讯,急忙跨马再访。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犯不着让您一-再去请,派人把他叫来不就得了?”刘备说:“想见贤明的人而不用恰当的方法,就好像想让人从门外进来却将门关闭着一一样。诸葛亮是当代的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人去召他呢?”刘备说服了张飞,又带着关羽、张飞二人再次出发了。这一天,北风刺骨,大雪纷飞,张飞提出不如先回新野,待天晴再来。刘备又耐心地解释说:“我怕诸葛亮不接受我的邀请,所以专门趁这种天气去请他,使他知道我对他是真心渴慕,也许会因此而感动他出山呢!”不料这次访问,刘备仍未见到诸葛亮,仅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刘备给诸葛亮留下了一封信,诉述了他的诚意。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决定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一回,连一向比较持重的关羽也不满地说:“诸葛亮避而不见,谅他并无真才实学。”张飞更是鲁莽地说:“年轻书生,好大架子,欺人太甚。不如派人用条绳子绑来算了!”但刘备虚心礼贤,矢志不移。他安抚了关、张,第三次踏上去隆中的路。这次总算遇到诸葛亮在家,但正午睡。刘备不敢打扰,屏声静气在门外久候,一直等他醒来。刘备恭恭敬敬地向诸葛亮施礼问候,倾吐了自己的志愿和渴望他出山的请求。诸葛亮深为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向他分析了天下大势,并欣然接受了出山的邀请。

诸葛亮离开隆中茅庐,年方二十七岁。在尔后的二十七年中,他帮助刘备建立了政权,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内修政理,外结东吴, 厉行法治,任人唯贤,奖励耕战,发展农业;积极维护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传统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赤壁鏖战、进军益州、南征平叛、六出祁山等战斗,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7492
  • 今日 45
  • 访问量 160673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