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的终南山,还是耸立云霄;清清的渭水,还是奔流不息。他不禁沉痛地说:“祖国的河山还是那样美好,但是已经换了主人。”春日里,花儿还是开得那样鲜艳,鸟儿还是唱得那样婉转。他又无限感慨地说:“花儿呀,你不要开得那样鲜艳;鸟儿呀,你不要唱得那样婉转,因为这只能使离乱中的人们更加伤心。”这一天,他写了著名的《春望》一首:
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几天以后,他又偷偷地在长安城南的曲江徘徊。双曲江在开元时是皇帝、贵族、官僚和文士们游览的胜地。那时候两岸菰(gu)蒲葱翠,垂柳丝丝。池中碧波荡漾,荷花盛开。皇帝来游览的时候,蔽空的旗帜像天上的彩虹,车马的声音像空中的响雷。他们高歌曼舞,饮酒射猎,说不尽的繁华热闹。现在细柳新蒲叉发出嫩绿,但是江头宫殿的门都紧紧关闭着,一片荒凉。从眼前的萧条,想起当年的繁华,在铁骑满城的黄昏,杜甫满腔悲愤地紧握笔管,写成一首《哀江头》,给曲江唱出了一曲动人的哀歌,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沉痛。
又是黄叶飘零的秋天了。在一个夜晚,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大地上。杜甫独自对着中天的月亮,深沉地怀念着亲人。他仿佛看到鄜州的妻子,也独自望着天空的月亮。那天真无知的小儿女,跑着,玩着,他们自己不懂得怀念陷在长安的爸爸,也不懂得他们的母亲此刻看月的心情。月亮移到了中天。孩子们都睡着了,夜已深了,杨氏的鬓发被浓重的雾气沾湿了,手臂在清凉的月光映照下已有寒意,但她还是伫立在那里,望着月亮,怀念着远在长安的亲人。
杜甫想到这里,泪珠从眼眶里滚了下来:“啊,什么时候才能战乱平息,家庭团聚?什么时候才能双双倚着透明的薄帷一同望月,让月光照干我们的泪痕?”后来,他写成了著名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歌所抒发的不只是个人的不幸遭遇,而是千千万万离乱中的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啊!
杜甫冒着危险,从城西的金光门逃出长安,到了凤翔。这时肃宗帝已由灵武到了凤翔。杜甫穿着破烂的衣服,露着两个胳膊肘子,匆匆去朝见肃宗帝。肃宗帝见他对朝廷这样忠心,便任命他为左拾遗。杜甫自然感激万分,连请假到鄜州去探望家人也不愿提出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