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乐读
诗词雅言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唐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5-24 12:17
人生留不尽之意,益处则无尽
《小窗幽记》有云:“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人生留一份不尽之意,益处则无尽。
季羡林说:“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莫言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月圆月缺,花落花开,自然界如此,人生亦然,难以十全十美,完全圆满。曾国藩曾说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花未全开月未圆”,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人生之道也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留有不尽之意,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01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
做事留一点余地就会变得圆满。值得一提的是,“凡事留不尽之意”并不是让人做事马虎苟且,而是让人在手段上讲究变通,做事留绵绵不尽的余地。在这里,留不尽者所得到的“机”将会是生机的“机”,是机会的“机”。
人生在世,留一份不尽之意,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做事时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在处事中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使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方做人,圆处事”,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地保全。
02
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
东西留一点余地才会让人更加富裕地使用。《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那种把绳子上挂上一个个小钩子的纲;用箭射鸟时,只射飞鸟而不射在窝里栖息的鸟。任何事物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凡物,留不尽之意”才会长久。
“杀鸡取卵”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但在现实中类似“杀鸡取卵”的“竭泽涸渔”、 “覆巢毁卵”的短视行为却经常发生。牢记“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也许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魔咒会被轻松逾越。
03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感情留有一点余地才会意味深长。最好的感情不是一时的热烈如火,自然如水的情感才是最好的情感意味。
有人说,中国人的情感最是含蓄委婉。但也正是这“欲说还休”的表达缔造了中国人的千年之美。对我们来说,家国之情,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勤恳,那沙场杀戮的凌云壮志,化作梦中铁马冰河的广漠。兄弟之情,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相互扶持的手足,不需要高谈阔论,只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嘘寒问暖。朋友之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平淡,最好的朋友是不必言谈却都明白,不用相濡以沫却随时虚位以待。男女之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相思,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只能凭栏望远,存在“草色烟光残照里”。
最好的情感不必时刻剖白心迹,“人不尽语,情深似浅”更让人珍惜。
04
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说话留一点余地才会余味犹存。说话是一门大学问,好话不可说尽,不然有不可信之疑,坏话亦不可说透,说透惹人嫌,“看破不说破”才是人生大智慧。
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少时朋友曾去面见他,想谋一官半职。一人直言:“还记得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我们偷了蚕豆,没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打破,豆子撒了一地,你忙抓一把塞到嘴里,却卡住了喉咙,直翻白眼……”朱元璋立即下令把此人杀了。而另一人却说:“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砍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罐州城,虽逃走汤元帅,却逮住了豆将军……”朱元璋心花怒放,封了其为将军。
言语显智,话留三分不点透,才有余情可谈。
05
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钱钟书说:“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人的兴味,往往短暂,似乎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而也正因为这份“兴”的短暂,所以人要懂得为自己留不尽之意。
《王子猷雪夜访戴》一文记载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故事: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一次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忽然间他想到了戴逵,但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今浙江嵊州附近),虽如此,王子猷仍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然到了戴逵家门前他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梁启超说:“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也许人生需要的正是一份“乘兴而行,兴尽而归”。
06
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
孔子曾经受教于老子,老子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忠诚老实,品德高尚,但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才能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必将毫无益处。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之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周易》中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有才华而不逞,注意“才”留不尽之意,如此积蓄起肩鸿任钜的力量。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处世之道,最忌走极端,凡事留不尽之意,适可而止,才能有腾挪回转之空间。
上一篇:大智大勇,说文解“勇”
下一篇:咏棋诗:妙趣横生,意蕴无穷
相关推荐
07-08
1
封德彝结局:从权谋巅峰到历史审判的跌宕人生
07-08
2
汉景帝长子刘荣:从储君到阶下囚的悲剧人生
07-07
3
毛遂自荐后的传奇人生:毛遂的去向与历史影响
07-03
4
读完《活着》才知道:生活的苦难里,藏着4句人生箴言
07-01
5
卢承庆: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06-30
6
李陵简介及其悲剧人生
06-30
7
窦德玄: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06-27
8
珠玉凝情:晏殊词中的人生咏叹与理性光辉
06-27
9
韩世忠:从抗金名将到中兴四柱的传奇人生
06-27
10
韦方质: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06-25
11
班超:从书生到西域都护的传奇人生
06-24
12
豆卢钦望: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06-21
13
薛丁山历史考:从名门之后到边疆柱石的传奇人生
06-20
14
李时珍的婚姻与家庭:历史记载中的医者人生
06-18
15
李渊的皇后:太穆皇后窦氏的传奇人生
06-17
16
王钦若:北宋江南宰相的复杂人生与政治博弈
06-17
17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
06-17
18
蒋济:曹魏四朝元老的61载风云人生
06-16
19
人生不图无穷美,常叹当年一枝怨。
06-13
20
真实的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的悲剧人生与历史困局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9876
今日
0
访问量
1946328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7-04
1
刘备托孤时诸葛亮为什么会在身边 刘备是真心托孤吗
07-03
2
从地痞无赖到北宋名将,揭秘高琼传奇的一生
07-05
3
蒋济被司马懿当猴耍:一场权力游戏的悲剧缩影
07-03
4
永乐皇帝是谁?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
07-05
5
杨秀清有多厉害:太平天国东王的权力巅峰与悲剧
07-05
6
香菱:从“真应怜”到“秋菱”——红楼梦中女性命运的缩影与批判
07-05
7
王亶望女儿的婚姻之谜:一场贪腐案背后的家族命运
07-05
8
戚继光时代的皇帝:三朝更迭中的名将沉浮
07-03
9
夏侯惇吞眼是真实吗:历史、文学与医学的三重考辨
07-05
10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07-03
1
祖冲之编写了什么书?祖冲之倔强而有毅力、聪颖而又善于思考
07-03
2
包拯判案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割牛舌”一案是怎么回事?
07-03
3
包拯升任为端州知州后,查办的第一个案件是什么?
07-03
4
包拯断案的过程,包拯身穿便服,打扮成老百姓深入调查
07-03
5
包拯断案的故事:紫石端砚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朝廷贡砚不够用?
07-03
6
永乐皇帝是谁?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
07-03
7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才高八斗的出处
07-03
8
古代通信方式,通讯方式多种多样
07-03
9
顾炎武简介,顾炎武在学术上有什么影响
07-03
10
【海上记忆】赵祖康在兴国路324号
标签列表
紫禁城
(4)
赵云
(117)
景穆帝
(1)
太子
(71)
杨广
(33)
刘恒
(18)
皇位
(48)
汉献帝
(29)
皇后
(36)
朱高炽
(6)
李世民
(74)
武则天
(120)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0)
宰相
(58)
李白
(44)
项羽
(147)
蒙恬
(19)
吕不韦
(15)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4)
刘秀
(40)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5)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1)
圣人
(3)
张飞
(90)
刘邦
(214)
夫人
(68)
诗人
(36)
曹植
(20)
诸葛亮
(242)
司马懿
(94)
孙子
(16)
吕布
(108)
公主
(111)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