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断案的故事:紫石端砚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朝廷贡砚不够用?

包拯告别了老伯伯,来到了那几间木房里。房里的工匠们有的轻轻地敲凿砚石;有的细细地雕刻花纹。当包拯询问他们的情况时,他们都说:“我们都是才来这儿制砚的。在家种田时,官府摊派了很多捐税,说是制砚用的。我们以为制砚可以得到很多的工钱,就高高兴兴地来了。可是来了以后,弄得我们连饭也吃不饱。不知道他们征收那么多捐税都弄到哪儿去了。”

听到这些情况,包拯不住地紧皱眉头。他虽然嘴里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非常气愤。所以没等太阳落山,他就匆匆忙忙地回到了城里。

回到府衙,包拯立即把经办贡砚的书吏找来,问:“贡品端砚,可是你经管?”

书吏说:“大人,贡品是我经管。不过,今年的贡砚和其它贡品都已经送往京中,不劳大人操心。”

包拯问:“每年向朝廷贡砚多少?”

“按规定每年二十块。今年是按五十块贡送的。”

“为什么贡送那么多?”

“三司(朝中的盐铁、度支、户部称三司)的大人说,端砚是名产,二十块不够用场。”

“向砚工实收多少?

书吏见包拯盘根问底,心里有点发慌,但又不敢不实话相告。他看了看包拯,吞吐吐地说:“实收....五百块。”

“好,明天我去查库!”

“查库?”书吏心里一惊。但马上又笑者说:“是,请大人明日亲自过目。”

第二天吃过早饭,包拯回到卧室里,猛抬头看见书桌上放着一块制作更为精致的端砚,感到很奇怪。 他问包兴:“这端砚是从哪里来的?”

包兴说:“是书吏刚才送来的。他说大人喜欢书法,特意从库房里挑选了一块,奉献给大人使用。”

“可恶!我要查库,他送砚来,想封我的嘴!”

包拯让包兴把书吏找来。书吏一进屋,就笑嘻嘻地说:“大人,这块端砚可好?”

包拯没有吭声,显出一副生气的样子。

书吏以为包拯嫌送来一块太少,连忙说:“大人,这一块最好的是送给您使用的。如果要应酬宾友,库房里还有几十块,任凭大人取用。”

包拯一听,犹如火上加油,不由地骂了一声“混帐”,接着便把那块端砚拿起来往地上扔。幸亏包兴眼疾手快,忙用袍子接住了。

书吏吓得浑身打颤,站在那里,两眼发直,像傻了一样。直到包兴把那块端砚递到他手里,并告诉他包大人不准他送砚之后,他才明白过来。于是,便急忙跪倒在地,不住地说:“小人无知,请大人恕罪。”

包拯见书吏吓成那个样子,火气小了些。他知道,书吏之所以这样做,责任主要在前任知州身上。于是,他命书吏起来,一同查库去了。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9606
  • 今日 0
  • 访问量 191189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