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功高震主(上)

嘉靖二十六年(1 5 4 7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进士,这位来自湖广江陵的年轻进士,志得意满,从此就踏上了官宦之途。

开始,他在翰林院任编修。当时严嵩任首辅,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张居正满腔热情投身于仕途,但当他逐步了解了政治的黑暗时,又显得忧郁悲观起来。在翰林院当了七年编修,他感到颇为乏味,因为他徒有满腹经纶,却无人欣赏他,于是就称病辞官回家。在家里种上半亩修竹,一边则潜心读书。很快六年时间就悄悄的过去了,他学问大长,在他父亲的鼓励下,他重又进京为官,任国子监司业。公事之余,他颇为注意研讨历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并仔细留心现实政治。不久,世宗病逝,大学士徐阶起草遗诏,就征询了张居正的意见。隆庆元年(1 5 6 7年),他被遴选人阁,他的仕宦生涯第一次出现了转机。

为了实现经世治国的抱负,隆庆二年,他向穆宗上了一奏((陈六事疏》,提出应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覆名实、固邦本、饬武备。事事切中时弊,但穆宗也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皇帝,虽然他欣赏张居正的才识,但并不采纳。穆宗在位只有短短的六年。隆庆六年五月,年仅九岁的朱翊钧登上皇帝的宝座,九岁的小孩正是游玩嬉闹的时候,现在却要主掌国事,不禁引起朝内外的担忧,但为张居正辅政提供了契机。

当时的内阁由高拱、张居正和高仪组成,高拱是首辅,高仪则是一个月前刚刚入阁的,张居正与高拱都是穆宗临终前的托孤重臣,政事固然是由高拱和张居正操纵,但张居正不是首辅,在许多事情上势必要受高拱摆布,但他足智多谋,工于心计。高拱则性格外向,对于年仅九岁的朱翊钧,能否胜任皇帝的重担,表示深深的担忧,他曾在文渊阁向臣僚说:“十岁(虚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话语传到神宗嫡母陈皇后、生母李贵妃耳中,引起了她们极端的不快。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公开与高拱作对,并引张居正为外助,于是高拱首辅之位就岌岌可危了。冯保与高拱的矛盾由来已久,嘉靖年间,冯保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地位最高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缺员,按资历当属冯保,但高拱却推荐了御用监太监陈洪,陈洪之后,又推荐尚膳监太监孟冲。从此,高拱与冯保积怨。陈洪与孟冲又多引诱穆宗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致使穆宗身体日坏,这样也引起陈皇后、李贵妃的不满,她们自然就亲近冯保了。就在穆宗弥留之际,冯保在陈皇后与李贵妃的支持下,取代了孟冲,引起高拱极端不快。于是,高拱想利用内阁和言官的力量除掉冯保,并同张居正商量,张居正表面答应,暗中却通知冯保。六月十六日,神宗即位后第一次接见朝臣,高拱欣然前往,以为这次一定是驱逐冯保。可结果却大出其意外,神宗端然而坐,冯保则立于其旁,冯保宣读了陈皇后、李贵妃及皇帝的谕旨,高拱被勒令回籍闲住。高拱听完,几乎昏厥,最后由张居正挟掖而起,狼狈出廷。张居正遂自然地成为首辅。

张居正为首辅后,对穆宗陈皇后和神宗生母李贵妃极力巴结,终于颇受信任,而且尊重冯保,使冯保能和他密切配合。七月的一天,神宗在平台向张居正面谕:“皇后是朕嫡母,皇贵妃是朕生母,尊号上先生可多加几字!”按历朝习惯,皇帝初立,都要尊皇后和生母为太后,于是陈皇后被尊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被尊为慈圣皇太后。两位太后将外朝委政于张居正,内政则交托于冯保,而且她们对年幼的万历皇帝管教亦颇严。慈圣皇太后以羽翼幼主的名义搬入乾清宫,每逢经筵、日讲后,她总要神宗重复一遍,严厉督责。并极力培植张居正的威望,致使小皇帝对张居正颇有几分敬畏。一旦神宗有所过错而不思改掉,慈圣总是说:“让张先生(居正)知道了,你怎么办呢!”于是神宗就只好认错。

政事之余,张居正则辅导神宗读书。他给神宗安排了经筵和日讲的课程。年幼的神宗颇喜欢书法和历史,张居正就常给他讲些历代帝王治国之故事,并让人选一些有关君德治道的文章作影格,供神宗临摹,使年幼的皇帝在写字中得以启迪。并劝告神宗,作为一代帝王,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到书法上,而应注意帝王之学,因为古代有许多皇帝,像梁武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宋宁宗都长于诗文书画,但于国事无补,故应多方学习治国安天下之策。后来,张居正让人编了一套《历代帝鉴图说》,将古代帝王可以效法的善事摘取八十一条,应当惩戒之恶行三十六事,各绘一图,并附文说明,神宗颇喜欢这套书,而且对张居正的忠诚亦颇为感动。

张居正在小皇帝面前树立了威严,又颇得两位太后的信任,内廷又有宦官冯保的支持。于是他辅政期间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实现其政治抱负。

他首先从整饬吏治开始。张居正目睹了嘉、隆时期的混乱政局,认为其根源就在于吏治腐败。万历元年(1 5 7 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首先他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都要做到法之必行,行之必效。对官吏考核逐级进行,督抚、巡按以之考核属吏,吏部因之督察抚按,朝廷再以之考察吏部之贤否。并且建立随事考成的制度,以做到事事都有着落,有交代。在考察官吏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贤能正直官员。同时在中央竭力提高内阁权威,加强中央集权以号令天下,地方上则分清抚、按职掌,明确其职责,并假以事权,使之分工合作,协助督责有司贯彻执行中央法令。同时亦整顿了府、州、县学,核减生员,黜革一批不称职的学官。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0371
  • 今日 45
  • 访问量 202069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