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仁慧草堂
藏传佛教Buddhism
诗然散文诗歌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7-30 12:00
略说韵律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有《诗品》、《词品》、《曲品》等一套丛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
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这里主要谈谈对押韵的看法。
在散体的语言中,押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常用押韵的是韵文(包括赋、诗、词、曲等),韵文的意思就是用韵之文。
押韵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韵,也就是一韵到底,这在有些唱词、美文中能够见到;
二是隔句押韵,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
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
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
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
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
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我们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
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
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
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
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
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
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
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
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
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
以上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说要大家作诗都要用韵,不用韵就不是好诗呢?
恰恰相反,我们是提倡推陈出新的,“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词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词的艺术性。
词律是为人服务的,我们不能反成为其奴隶而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
只是要大家对“陈”有所了解,然后出“新”。
何况诗友们常常要做韵文,也有些朋友喜欢依旧格律做诗词,这时候可以格律从旧,保留旧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对、韵等,而在读音上却完全从今。
实际上,我们在读古代诗词时已经这样做了。
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还有谁念“xia”呢?
今韵中,现在成系统的有多种,推荐大家用《中华新韵》的新诗韵,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种声调,这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规定的,用它押韵,自然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另外,戏曲中惯用的
十三辙也是不错的。
熟悉今韵,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体韵文,是一定会出佳作的。
有些诗友认为写古体诗特别是填词不用古韵就不是“词”,个人认为是不妥的。
上一篇:董海川为何选择净身入宫:历史迷雾中的多重真相
下一篇:王阳明:克服自身习气,变化自身气质
相关推荐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2799
今日
0
访问量
2538406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9-12
1
商辂连中三元:科举史上的孤峰绝顶
09-10
2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
09-12
3
杜十娘跳河后死了没有?——从文学叙事到历史隐喻的追问
09-12
4
赵飞燕为何无缘“四大美女”之列:历史评选的偶然性与文化符号的建构
09-12
5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
09-12
6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
09-12
7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
09-09
8
施全之妻:历史褶皱中的无名微光
09-12
9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
09-12
10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
09-08
1
从药物到“黑色黄金”:石油行业是如何诞生的
09-08
2
威震塞外白马将军公孙瓒、白马义从
09-08
3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南洋舰队为何不救?
09-08
4
《论语》和《易经》究竟哪个更重要呢?孔子一句话说出来答案
09-08
5
夏禹的神话:余姚、上虞等地名的由来
09-08
6
“土豪劣绅”与“好富人”
09-08
7
古代中国为何会发生君权合法性危机
09-08
8
贝多芬的一生,贝多芬经历了什么
09-08
9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09-08
10
清代三大宠妃都是谁?清代三大宠妃为什么会如此受宠?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39)
景穆帝
(1)
太子
(80)
杨广
(35)
刘恒
(20)
皇位
(60)
汉献帝
(32)
皇后
(36)
朱高炽
(9)
李世民
(85)
武则天
(145)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72)
李白
(57)
项羽
(158)
蒙恬
(19)
吕不韦
(18)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7)
刘秀
(43)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6)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4)
张飞
(100)
刘邦
(240)
夫人
(76)
诗人
(45)
曹植
(21)
诸葛亮
(289)
司马懿
(136)
孙子
(16)
吕布
(123)
公主
(138)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