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很特殊的书信,一尺见方的纸上写着几行小字:
致契丹耶律德光皇帝:
如今唐室(后唐朝廷)一片混乱,已经不能维持多久了。石敬瑭虽然起兵晋阳,但他力量单薄,不容易成功,而我赵氏父子德高望重,力量雄厚,大部分臣民都听我调谴,假如契丹皇帝立我为中原之主,我就立即发兵南下,扫平洛阳,并与契丹结为兄弟之国。至于石敬瑭,我可以让他继续镇守河东,保证不加伤害。另送金帛玉器,是我的一点小意思,请契丹皇帝笑纳。
原来是这么回事,耶律德光此刻才明白了使者的真正来意。现在他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
众人都退下去了,帐内只剩下耶律德光一个人,他在来回地走着,反复地权衡着。这事关系重大,柳林又远离上京,无法请太后决断,他实在有点难办。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契丹虽然首战获胜,包围着晋安寨,但张敬达这几万人马还有很大的力量,况且来自中原的威胁日益增加,唐末帝派来的几路大军足够他应付的了,尤其是赵德钧率领的这一路,不仅人多势众,而且已抵达团柏谷,就要同他接战。在东边,范延光的几万人马也在步步逼近,大有夹击之势,到底谁胜谁负还难以下结论。最使耶律德光担心的,是北面各州的动向,一旦这几州联合出兵占领关隘,切断契丹军队的退路,那时他这个契丹皇帝将葬身于异国他乡,这是何等恐惧的事情!
假如走另外一条路呢?把赵德钧立为中原之主,后唐军队将会立即瓦解,全线崩溃,耶律德光的一切担忧都将成为多余的事情。但这样一来怎么处置石敬瑭呢?废了这个“儿皇帝”?那么幽、云十六州,每年三十万匹的贡帛也会随之失去,更主要的是“儿皇帝”要比赵德钧这个老家伙听话得多。
耶律德光衡量过来,衡量过去,总感各有得失,难以决断。不过,他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能不更多的考虑一下现实,这样一比较,耶律德光就有点想把中原的皇位交给赵德钧。夜深了,耶律德光还在帐内徘徊,一直不能入睡。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