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字彦鸾。崔鸿从小爱好读书凡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他就用笔记下来,去向别人请教。他学会了用各种书来互相校正、补遗、作注。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后来编写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他学识渊博,又是士族子弟,太和二十年,年仅二十多岁的崔鸿就被任命为彭城王的左常侍(彭城王的顾问)。从景明三年(公元502年)起,较长时间在宣武帝左右担任顾问,奉命撰写《起居注》,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作为历史资料。

这期间,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皇家的藏书,阅读了更多的历史书籍和历史资料。他想,晋朝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基本记载下来了,但是,东晋偏安江南以后,北方出现了十六国,尚无一部统一的史书。这是一件急待完成的工作。
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建立政权。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了十六个地方割据政权。

他们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后改为前赵)、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巴氐人李雄建立的成汉、氐人苻洪建立的前秦、吕光建立的后凉、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鲜卑人慕容皝(huang恍)建立的前燕、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慕容德建立的南燕、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羌人姚萇( chang长)建立的后秦、汉人张寔(shT实的异体字)建立的前凉、李暠(hao号,皓的异体字)建立的西凉、冯跋建立的北燕,史称“十六国”。
我国古代把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称为“胡”,因为除了前凉、西凉、北燕三个政权是汉族人所建外,其余十三国都是匈奴、鲜卑、羯、氏、羌五个少数民族所建,所以历史上又把他们称为“五胡十六国”。
另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鲜卑人露容泓建立的西燕不包括在内。北魂的前身代国也在这时建立。他们互相攻杀,彼灭此光,有的还与南方的东晋王朝作战,成汉、后秦和南燕就是被东晋天掉的。十六国中为时最短的南燕只维持了十二年,为时最长的前凉也只维持了五十九年。这段时间的历史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但他们各以自己为正统,体例也不统一,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北部中国历史的全貌。

崔鸿认为,西晋末年虽然北方各地豪强军阀纷起,独霸一方,但真正能建邦立国的只有这十六家。他们各自的政策得失,政权的兴亡,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可以作为后来的帝王的一面镜子。因此,他立志编写一部从整体上反映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相互联系和斗争,各政权的兴亡和更替的史书,定名为《十六国春秋》。
崔鸿从景明初年起开始搜集各国编纂的史书,到正始三年(公元506年)的年底,经过六、七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完成编写工作。
在编写《十六国春秋》的过程中,崔鸿始终得到崔光的支持和帮助,崔光曾看过他已写出的全部原稿,很欣赏他的史学才能,所以推荐崔鸿为自己的接班人是崔光早已考虑成熟的问题。有崔鸿撰修魏史,崔光是放心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