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乃:才。
元:原本、本来。
始:方才。
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非:不是。
自然:天然。
运:运用。
贤:才能。
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岂:难道。
长:长期。
赏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勉励青少年立志求学、及早成才。
诗篇通俗易懂。第一、二句:击石才可取火,不敲击的话,连烟都没有。现代有火柴、打火机之类,古代靠的是击石取火,因此,这在唐代是人人皆知的、极为日常的事。以此作比,浅显明白。
第三、四句:人经过学习才懂得道理,不学的话,是不能懂得道理的,这犹如“击石有光”、“不击无烟”一样明明白白。
第四、五句:万事必须依靠自己的运用、实践,才能学好、用活,别人学得再好、用得再活,那只表示别人的贤明,而并非自己能干。这两句诗进了一步,由学习讲到了运用,由知识讲到了实践,是很深刻的,不只是叫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而是叫人读了要用。
第七、八句:要趁着青春年华的时候,及早读书、实践,一个人怎么能够永远年轻呢?意思是要抓紧时机,勤学向上,不能蹉跎时光。
这首诗语言朴实,比喻贴切巧妙,道理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诗人孟郊年近半百才中进士,也许正是自己的甘苦之谈,谆谆劝勉后学,言近意远。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