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始计篇》解析,孙子兵法讲了什么?

  原文:

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土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死为君而死、生为君而生,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 寒冷酷热、四季节候的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树立威严。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坚利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筹划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态势,即是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做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依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7621
  • 今日 45
  • 访问量 1614373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