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克北京和崇祯皇帝缢死煤山的消息传出后,南京的明朝遗臣为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 6 4 4)五月,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称帝,是为弘光帝,建立起朝明史上第一个小朝廷。南明弘光政权虽然拥有淮南4镇和左良玉部数十万军队,占据长江天险,但决策者缺乏战略眼光,没有看到清军即将南下的危险,仍把农民起义军当作主要敌人,甚至要以割地进贡为条件,联合清军共同消灭农民军。
清摄政王多尔衮见弘光政权无意与清为敌,便将原拟南下进攻弘光政权的兵力西调,集中兵力攻击惟一能与之争锋的李自成农民军,对弘光政权暂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待击垮李自成农民军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三月又令豫亲王多铎率大军由河南分3路南下。随后,连下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徐州、泗州(今安徽省泗县),直逼弘光政权首都南京之门户——扬州。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弘光政权的几员大将为争权夺利,却正在互相厮杀。弘光政权的权臣马士英为抵御从武汉沿江东下,欲入朝“清君侧”的左良玉军,不惜尽撤江北防线,调四镇兵马迎击左军。结果,左军战败,北上降清,江北告急。弘光帝急令被排斥在外的兵部尚书史可法阻击清军南下,史可法率数千兵马赶赴扬州后,见该处兵力薄弱,急召各镇兵马来援,但除总兵刘肇基率4 0 0 0兵马从白洋河前来赴援外,各镇将领均观望不前。十七日,清豫亲王多铎和兵部尚书韩岱分率两路清军进至扬州城北2 0里和扬州城南。十八日,清军即完成了对扬州的合围。这样,至战前,扬州城内的南明守军仅有万余人。
多铎为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扬州,几次派人前去招降,但都遭到史可法的严辞拒绝。
为有效地抵御清军的进攻,史可法根据扬州守军能战者少,而清军善长野战,且锐气正盛的特点,采取了闭门坚守的策略。他拒绝了总兵刘肇基打算趁清兵立足未稳,率部背水一战的请求,将万余官后分别部署在扬州新旧两城的各门上,并领兵亲自守卫形势最为危险的旧城西门,命总兵刘肇基坚守西北门。
二十一日,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率部4 0 0 0余人出城投降,守城力量更为薄弱。多铎再次以喊话、书信向城内发起政治攻势,但守军表示决不屈服,于是清军对扬州发起攻击。激战持续7昼夜,城上守军伤亡甚众,但仍在史可法等率领下顽强将清军击退。在城内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史可法写血书向南明王朝告急,却始终不见援兵。2 4日晚,清军从泗州运来红衣大炮,当晚即集中巨炮猛轰西门。城墙几次被摧毁,都被史可法率军以草袋填土及时堵塞修复。次日,清军攻势益猛,城墙多处塌裂修不胜修。史可法带领守城军民在城墙缺口浴血堵击,杀伤攻城清军数千人。清军踏尸为梯,蜂拥缘墙而上,新城先被攻破,接着旧城也被攻破。史可法见大势已去,准备自杀报国,但遭部下拦阻未成,后被俘壮烈牺牲。守卫西北门的总兵刘肇基得知西门攻破,急忙前去增援,也被大批涌入的清军所包围,他指挥官兵顽强进行巷战,不少扬州百姓也奋起助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英勇战死。清军攻占战扬州后,纵兵连续屠城1 0日,造成了史称“扬州十日”的惨剧。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