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去长安的原因是什么?白居易又为何离开长安?

白居易沉默了一会,便直率地叙述了自己的经历。顾况进一步了解到,白居易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在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不久便迁居符离(今安徽淮北市)。虽说父兄都有官职,但家境并不富裕。白居易十一岁那年,淮西节度使兴兵作乱,当时父亲正任徐州别驾(州制史的辅佐室),他怕孩子们遇到不测,便将白居易送到南方友人家中避乱。从此,白居易就远离故乡,在越中(今浙江一带)过着飘泊无定的生活。由于终年疲于奔波,加上身体又很弱,经常卧病不起。因此,精神上感到很孤单,时时怀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他的这卷诗稿大多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

白居易还向顾况诉说,他早就向往着长安。每当他在杭州心情烦闷的时候,便登上湖边高楼,凭栏西望,想象着长安神异的面貌,他多么希望能在这人才荟萃的京都,得到社会名流的推荐或援引,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啊。

“啊,足下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按足下的才华,肯定大有希望。”顾况听了少年诗人的自述,颇为同情。接着,又热情地勉励了他一番。

直到夕阳西斜,白居易才怀着喜悦的心情离开了顾况官邸。此时,他心中的不安和忧虑仿佛一扫而光了,对前途也有了信心和希望。到这时,他才想到该尽情地观赏一下长安古城的繁华风貌。

然而,白居易在长安旅居了整整三年,他所希望的事始终没有实现。顾况虽然很赏识他的才华,但并没有作过实际的引荐,或许顾况也没有什么力量。不过,由于顾况的到处“延誉”,白居易的诗名,却一天天地大起来。百居易十九岁那年,他写的《咏王昭君》诗二首,已经在长安流传开来。

贞元六年,自居易十九岁了。这年春天,他又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这时的长安,自安史之乱以来,由于连年战祸、灾荒,物价飞涨,一斗米价贵至千钱。他父亲也来信说,家里生活发生困难,已无法出供他单独在外生活了。这时,白居易仿佛才真正领悟到诗人顾况的忠告,长安,他确实是再也“居”不下去了。到了夏天,他只得悄悄离开长安,抱病回到了符离家中。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4599
  • 今日 0
  • 访问量 286688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