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对当时盛行的“宫市”制度,进行了严厉的谴责。诗人满心希望诗歌传到朝廷,能使皇上体恤民情,革除这一弊政。然而,诗人很快就失望了,他所厌恶的“黄衣使者白衫儿”,仍旧横行在长安街上。
白居易从整屋刚回长安作翰林学土时,由于在同辈中年资较浅,只能办一些例行公事,有时还要在官 中当值,往往忙到深夜。“案牍劳形” 的琐事,使他感到厌倦,而官场中的世态炎凉,更使他大失所望。幸喜翰林院北厅有一花坛,四季芳草如茵,鲜花盛开,那一丛丛奇花异卉,一阵阵扑鼻幽香,常常吸引着诗人驻足不前,流连忘返。诗人心头烦闷,胸有块垒,总爱到花坛前站立-一会儿,借以排遣愁绪。对坛中那几株牡丹花他特别喜爱。

牡丹有红、紫、白等各种颜色。一般人只爱红、紫等浓艳色彩,不喜欢白色。白居易并不受世俗的影响,他既爱红牡丹,也爱白牡丹。他说:“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诗人很赞赏白牡丹洁白无瑕的品格,即使没人顾盼,也仍然散发出沁人肺腑的馨香。与常人赏花不同,诗人对花卉倾注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哪怕花开花落这些寻常事,也常会勾起诗人感情的波澜。在《惜牡丹花》一诗中,诗人写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丧红把火看。
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天,诗人突然发现,花坛中的红性丹经风吹雨打,到了晚上,只留下两株残枝了,许人不禁怅然若失。他睡在床上,听着窗外阵阵风声,辗转反侧,心里老是惦念着那两株红牡丹,想到夜风如此内狂,明天一早恐怕再也看不见牡丹的花容了,忍不住长叹了一声。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简直同即将凋零的牡丹没有什么两样,惜花之情,益发强烈,便急急起身,提着灯火,再次来到牡丹花前观赏一番。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