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云修行
刘余莉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11-13 12:18
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词《长相思·一重山》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注释:
《长相思》:
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
量词。层,道。
烟水:
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
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
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帘:
帷帐,帘幕。
风月:
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但也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李煜
(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11-16
1
南唐元宗李璟:南唐第二位君主,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10-14
2
南唐宰相宋齐丘简介:曾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
10-04
3
南唐周娥皇简介: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
09-29
4
一位隐修得道高人对徒弟说的话,直指修道真机!
09-28
5
南唐大将刘仁赡简介:周世宗为旌表其节,追封为彭城郡王
09-02
6
南唐大臣周宗简介:大周后、小周后都是他的女儿
08-30
7
让唐玄宗痴迷,让安禄山拜倒,杨玉环到底有多美?容貌复原后,专家:像一位女明星
08-29
8
鲁迅的后代都在哪里?儿子当了高官,还有一位大家都熟悉的大明星
08-20
9
南唐是李世民的后裔吗?历史真相与身份迷雾的辨析
08-11
10
古代唯一一位女状元,人前是万人敬仰的丞相,人后则沦为他人玩物
08-02
11
南唐中主是谁?南唐中主写的是什么词?
07-30
12
唐代诗人杨巨源诗《城东早春》赏析
07-30
13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日出入行》赏析
07-30
1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诗《晚春》赏析
07-29
15
唐代诗人王建杂言诗《当窗织》赏析
07-18
16
历史下场最悲惨的3位妃子,一位被熬成了粥,一位被制了乐器
07-10
17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07-10
18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诗《春园即事》赏析
07-10
19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郑谷诗《鹧鸪》赏析
07-09
20
清代最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诗《咏笼莺》赏析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5521
今日
22
访问量
3042601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11-10
1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
11-10
2
后世如何评价孙权?他留下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11-12
3
简体注音|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11-09
4
李景隆:被误读的“大明战神”——一场性格与时代的双重悲剧
11-10
5
朱棣迁都前两次下令抓尼姑:一场因农民起义引发的政治风暴
11-10
6
ldquo;女中才子rdquo;的皇后,萧观音为何惨遭赐死?
11-12
7
简体注音|佛说弥勒成佛经
11-10
8
历史的褶皱:关羽降曹事件中的忠义与政治博弈
11-12
9
简体注音|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
11-12
10
礼崩乐坏下的悲剧:鲁隐公如何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11-12
1
简体注音|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栴檀恭诵)
11-12
2
简体注音|佛说弥勒成佛经
11-12
3
简体注音|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11-12
4
简体注音|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栴檀恭诵)
11-12
5
简体注音|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
11-13
6
包拯重开惠民河的原因是什么?包拯疑惑:惠民河是毁民河
11-13
7
唐宋散文八大家排名第一的是谁?为什么?
11-13
8
梁元帝是谁?梁元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13
9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分别是谁?
11-13
10
水浒传李逵的绰号是什么?水浒传李逵最后是怎么死的?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61)
景穆帝
(1)
太子
(93)
杨广
(38)
刘恒
(23)
皇位
(77)
汉献帝
(38)
皇后
(36)
朱高炽
(9)
李世民
(106)
武则天
(180)
战国时期
(35)
彭城
(14)
宰相
(104)
李白
(64)
项羽
(171)
蒙恬
(21)
吕不韦
(20)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8)
刘秀
(45)
赵国
(25)
高渐离
(1)
勾践
(28)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4)
圣人
(5)
张飞
(114)
刘邦
(286)
夫人
(103)
诗人
(47)
曹植
(28)
诸葛亮
(350)
司马懿
(173)
孙子
(17)
吕布
(150)
公主
(158)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