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如何保持自己的诗通俗易懂、质朴晓畅的风格?

老保姆讲完,早已泪痕满面,泣不成声。诗人听后,气得五内如焚,心肝欲裂。他慢慢地研着翰墨,場力使自已平静下来,便提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母子别》的讽谕诗。写完,诗人照例又大声吟诵给老褓姆听。

“写得好,写得好!同我那天见到的一横一样!”老保姆激动地说。

“能听懂吗?”白居易问道,“这类诗, 如若别人不明其意。写也无用。”

“懂,懂!”老保姆急忙说道。她知道白居易作诗十分认真,要是别人听不懂,他便是一改再改,不肯停歇。

“诗里有‘母不失雏雄伴雌’一句,这‘失雏’之意也能懂吗?”白居易问道。

“初听不懂,细想倒也明白。‘雏’ 不就是小鸟儿吗!‘失雏’就是失去孩子们啊!”老保姆大声回答。

“嗯,这便是了。”诗人说着,便在诗题下补上了“刺新间旧也”五个字,意思是说,这首诗是讽刺后妻离间前妻的。但人们读完全诗,都痛恨那个喜新厌旧的关西骠骑大将军,诗人采用的是一种曲笔讽喻的手法。

长期以来,白居易向老保姆读诗,请她解诗,使他的诗歌保持了通俗易懂、质朴晓畅的风格,直接反映了底层人民的心声。

有一次,诗人听说宣州太守为了阿谀皇上,每年 不惜浪费大量丝茧和劳力,织成种红线毯, 向皇宫进献,弄得百姓衣不蔽体,怨声载道。于是,便写了一首《红线毯》诗,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忧虑。诗成之后,持人照例又读给老保姆听,老保姆听后,愤愤不平地说:“真作孽!那些当官的难道不知道,织一丈地毯得用多少两丝啊。天下只有人要取暖,哪有土地怕冰冻的?还是多做些人衣,少织些地毯啊!”

“啊,说得对,问得好!这下面数句,可以大改一下。”诗人说着,立即根据老保姆的话求,将最后几句诗改为:“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自然,白居易并非仅向老保姆征求对他诗作的意见,他还经常将新诗吟给不相识的路人、年老的邻居们听,从他们那里吸敢了通俗的口语,形象化的俚语,使他的诗歌具有当时飞歌的特点。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5904
  • 今日 0
  • 访问量 3103646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