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仁慧草堂
藏传佛教Buddhism
诗然散文诗歌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4-04-27 12:03
唐代诗人贺知章七言绝句《咏柳》赞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人别出心裁地将“二月春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使视之无形的春风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一问一答,跳脱有致。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
青绿色的玉。
这里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
装饰,打扮。
一树:
满树。
一,满,全。
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
绿丝绦(to):
绿色的丝带。
这里比喻轻柔婀娜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细叶:
指柳枝上长出的新叶。
裁:
裁剪。
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
如同,好像。
白话译文:
高高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万条低垂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带。
不知道这细叶是由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
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
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歌咏了早春嫩柳的迷人风姿,赞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
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里的“碧玉”既可指真实的玉,又暗含“碧玉小家女”(《碧玉歌》)中“碧玉”之意,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秀美的女子。
古典诗词常借用柳树的形象美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但此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将柳树化身为美人。
用“碧玉”来比柳实际上有两层意思:
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是年轻的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同时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
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典故。
但这里的化用,几乎看不出一点痕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
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
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
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
接着找到了答案:
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
绿叶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纹和图案,至此,那位美人便形神毕现地跃然纸上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新巧的比喻,把视之无形又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化地描绘出来。
春风和剪刀,本来全不相干,它们的相同处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
因此,“二月春风似剪刀”既新奇,又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这首诗立意高远,比喻巧妙,先从大处着眼,然后分部描述,越写越细,把柳树的形神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题目是咏柳,但又不仅仅是咏柳,更是咏春,歌咏自然造化。
全诗由“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可以看出诗人一系列艺术构思的过程。
诗歌里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贺知章
(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
后还乡为道士。
好饮酒,与李白友善。
“吴中四士”之一。
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
写景抒情之作,较清新通俗。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诗人
上一篇:古建筑中的书法艺术
下一篇:小时候的杜甫变崭露头角,才名也传扬开了
相关推荐
09-02
1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
08-30
2
杜甫:唐代诗坛的璀璨星辰
08-29
3
唐代宗李俶登基后的皇后之谜:历史与传闻的交织
08-28
4
历史上郭英为何会被称为唐代的尉迟敬德?结局如何?
08-15
5
贺知章:李白的文学伯乐与深厚友谊
08-14
6
李乐嫣的历史原型:新城公主——一位身世显赫却命运多舛的唐代公主
08-09
7
陆元方:以诚信为骨,以清廉为魂的唐代士人典范
07-31
8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唐代人离婚怎么写通告
07-30
9
唐代诗人杨巨源诗《城东早春》赏析
07-30
10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日出入行》赏析
07-30
11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诗《晚春》赏析
07-29
12
唐代诗人王建杂言诗《当窗织》赏析
07-24
13
鉴赏|骑马胡商俑:唐代东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见证
07-17
14
唐代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多元解读
07-15
15
崔涣与高适:唐代诗坛与政坛的平行轨迹
07-13
16
杜甫与杜牧:唐代文坛的两位杰出诗人及其关系探析
07-11
17
明初诗坛的璀璨星辰:高启——成就最高的诗人
07-10
18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07-10
19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诗《春园即事》赏析
07-10
20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郑谷诗《鹧鸪》赏析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2799
今日
0
访问量
2549425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9-12
1
杜十娘跳河后死了没有?——从文学叙事到历史隐喻的追问
09-12
2
商辂连中三元:科举史上的孤峰绝顶
09-12
3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
09-10
4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
09-12
5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
09-12
6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
09-12
7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
09-12
8
赵飞燕为何无缘“四大美女”之列:历史评选的偶然性与文化符号的建构
09-09
9
施全之妻:历史褶皱中的无名微光
09-12
10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
09-09
1
后唐末帝将石敬瑭调虎离山之后,石敬瑭如何应对调虎离山?
09-09
2
水浒五虎将都是谁?水浒五虎将的排名是什么?
09-09
3
岁寒三友是指什么?岁寒三友为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
09-09
4
丫鬟是什么?丫鬟平常都做什么?做丫鬟的结果的什么?
09-09
5
知府是什么?知府是多大的官职?知府衙门是什么?
09-09
6
国内外文物火灾事故屡发,清史专家介绍“雍正帝如何防火”
09-09
7
包利威:烟馆里的日常生活
09-09
8
讲座︱田海:关公崇拜有偶然性,并非佛教或历史文献的影响
09-09
9
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弑夫”的阿云该如何判决?
09-09
10
辛德勇读《赵正书》︱死去以后才生出的“始皇帝”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39)
景穆帝
(1)
太子
(80)
杨广
(35)
刘恒
(20)
皇位
(60)
汉献帝
(32)
皇后
(36)
朱高炽
(9)
李世民
(85)
武则天
(145)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72)
李白
(57)
项羽
(158)
蒙恬
(19)
吕不韦
(18)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7)
刘秀
(43)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6)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4)
张飞
(100)
刘邦
(240)
夫人
(76)
诗人
(45)
曹植
(21)
诸葛亮
(289)
司马懿
(136)
孙子
(16)
吕布
(123)
公主
(138)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