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仁慧草堂
藏传佛教Buddhism
诗然散文诗歌
清朝历史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正文
2025-04-13 12:12
老祖宗的10句经典“俗语”,时隔千年依旧适用
俗语是什么?是老祖宗们的经验?还是被社会所抛弃的糟粕?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对俗语的印象就是后者,所谓俗语不过是一些过时了的句子,没有营养。其实不然,这些俗语正是老祖宗们的经验之谈,经过无数人的实践,这才一直流传至今,代代相传。在现代社会中,老祖宗总结的俗语依旧适用,哪怕时隔千年,这些俗语也经久不衰,不信你往下看。
0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古语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中的老人虽然年龄大了,行动不便,但他们的社会阅历还在,并且要比年轻人更加透彻。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很多老人看起来与社会脱节,但因为这样而不听他们的劝告,那就错了。
社会在变化,但社会的本质未曾改变,在人情世故上,老人胜过年轻人太多。
所以,不要认为老人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多听“老人言”,少走弯路,受益一生。
02
人无利不起早
《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还说,人追逐利益,就好像水向低处流淌一样,是不能阻止的。
人有求利致富的本能,既然是本能,就不能根除,而只能疏导,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追求利益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同时利益是推动人们活动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充满利益的,如果处处选择放手,那么到头来损失的只会是自己。
03
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好命不如好心态。
豁达的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
豁达是一种大度和宽容,豁达是一种品格和美德,豁达是一种乐观的豪爽,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
豁达,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
从欧阳修的“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之地也”,到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不显示出一种超然的豁达来。
04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
这里的“穷相”指的是为人不大方,一股小家子气。
相反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穷相还是富相,关键看气质。
出身贫寒不可怕,由于贫穷失去了自尊的志气和大度的胸怀,变得自私和狭隘才可怕。
命穷,可以通过奋斗来改变;穷相,龌龊讨人嫌,再有钱别人也看不起。
05
心中有恩,命里有福
行于尘世,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受人之恩,牢记在心。
一个知道感恩的人,能容易得到幸福与满足。
永远记得别人的好,才能每天拥有阳光,每天都有朋友相伴,终生都有幸福相随;相反,总是记得别人的不是,只会苦了自己。
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胸怀若谷的人,一个心地澄明的人。
06
别睡不着觉怨床歪
天下的事情分为三种: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不要把自己的事推在老天身上,“天亡我,非战之罪”;或者推在别人身上,“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就别找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解脱。
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随之改变。
07
活着干,死了算
活一天就要努力一天,努力到死了的那一天算结束。
这句“老人言”听起来有点悲观,其实满含哲理,谁的人生不是一往无前,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生活其实很简单,该工作就工作,该吃饭就吃饭,日升日落,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忙碌着。
生活又很复杂,有行不完的人情礼节,有掰扯不清的恩恩怨怨,一碗水总难端平,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会争吵谩骂,甚至会大打出手,其实这何必呢?
人活着,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才有尊严。
08
舌为利害本,口是福祸门
有学问的人一般不乱讲话,只有那些胸无点墨又爱慕虚荣的人,才喜欢信口开河,大发言论。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
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
09
亲兄弟,明算账
别让金钱破坏了情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有纠葛是非,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江湖就有情义千金。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各自保重,安静存活,不给别人和自己任何负担,放下金钱的包袱,情义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宽阔。
10
满瓶子不摇,半瓶子咣当
“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是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往往就是缺少什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行胜于言是真理,美好人生靠自己努力,坚定信念从现在开始。
◎本文转载自“诗词天地”,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谷雨: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下一篇:清明过了春归去,几见狂蜂恋落花。
相关推荐
09-12
1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
09-12
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
09-11
3
秦琼56代后人:跨越千年的家族荣光与传承
09-11
4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儒家经典的千年传承密码
09-10
5
人到中年,如酒也如诗 ( 经典好文 )
09-10
6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以诗为刃,劈开千年门阀铁幕
09-10
7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
09-10
8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
09-09
9
杨坚的情感抉择:伽罗与曼陀,真爱与执念的千年辨析
09-06
10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08-30
11
老祖宗说“宁遭桃花劫,勿近白虎身”,“白虎”是何物?
08-30
12
武松擒方腊还是鲁智深: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与历史之辩
08-30
13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
08-30
14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
08-29
15
姓与氏的千年迷雾:解码胡亥不称“嬴”的深层密码
08-27
16
曹植洛神赋:幻梦与现实的千年绝唱
08-26
17
火烧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经典战例
08-23
18
杨存中监斩岳飞:忠君与道义的千年困境
08-22
19
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第三个是谁?说出来别不信
08-22
20
张骞出使西域:凿空西域的千年回响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12799
今日
0
访问量
2543569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9-12
1
商辂连中三元:科举史上的孤峰绝顶
09-10
2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
09-12
3
杜十娘跳河后死了没有?——从文学叙事到历史隐喻的追问
09-12
4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
09-12
5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
09-12
6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
09-12
7
赵飞燕为何无缘“四大美女”之列:历史评选的偶然性与文化符号的建构
09-12
8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
09-09
9
施全之妻:历史褶皱中的无名微光
09-12
10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
09-08
1
梁山马军八骠骑的武功之谜——宋江为何要打压?
09-08
2
明太祖朱元璋:冷酷无情还是治国有方?
09-08
3
朱祁钰若对朱祁镇狠心下手,其下场是否会更为理想?
09-08
4
朱祁镇杀于谦后的悔意探析
09-08
5
乾隆为何能为多尔衮平反,却不为阿济格昭雪?
09-08
6
司马懿掌握曹魏大权却未称帝:原因探析
09-08
7
曹操与三国时代的开启
09-08
8
王朗与诸葛亮对骂:理虽在,为何仍败北?
09-08
9
阎温:忠义之臣的悲壮结局
09-08
10
武则天退位前归还江山:智慧之举,非愚笨之为
标签列表
紫禁城
(5)
赵云
(139)
景穆帝
(1)
太子
(80)
杨广
(35)
刘恒
(20)
皇位
(60)
汉献帝
(32)
皇后
(36)
朱高炽
(9)
李世民
(85)
武则天
(145)
战国时期
(32)
彭城
(11)
宰相
(72)
李白
(57)
项羽
(158)
蒙恬
(19)
吕不韦
(18)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7)
刘秀
(43)
赵国
(22)
高渐离
(1)
勾践
(26)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2)
圣人
(4)
张飞
(100)
刘邦
(240)
夫人
(76)
诗人
(45)
曹植
(21)
诸葛亮
(289)
司马懿
(136)
孙子
(16)
吕布
(123)
公主
(138)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