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是谏官,主要职责是向皇上提意见。不过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听得进不同意见呢?一不小心,谏官自身随时都有获罪的危险,所以凡是谏官多半采取敷衍态度,或者是察颜观色,顺着皇帝的意愿,不痛不痒地“谏”几句了事。可是,杜甫决不是这类看风使舵的人,他喜欢讲实话,认为既然当了谏官,就应当尽到职责。
一天,满朝文武大臣都聚集在朝堂上。肃宗帝对群臣道:“众位爱卿,有事出班启奏,无事退朝。”话音未落,旁边走出一位大臣,诬陷房馆终日只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还诡称,最近查得董庭兰常常收人贿赂,作为朝官和房琯会面的媒介。应该追究这件事和房琯的关系,治以应得之罪。
“启禀陛下”,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也乘机道:“现在正是我大唐中兴的时机,应当任用贤才,面房琯崇尚虚名,大言无当,且多树私党。陛下重用他,他却不忠于陛下,应尽速免去他宰相之职。”
“陛下重用他,他却不忠于陛下”,这话肃宗帝已是第二次听说了。前些日子,贺兰进明从河南来到凤翔,被任命为代理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他入宫谢恩时,肃宗帝惊讶地说:“我对房馆说拜爱卿为御史大夫,怎么会是什么‘代理’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听了,便怀恨房馆。他灵机一动,对肃宗帝说:“陛下重用房馆,房馆却不忠于陛下。”肃宗帝间他这话怎讲,贺兰进明回答说:“前些日子圣皇(指玄宗帝)接受了房琯的建议,任命永王璘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包括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等地和安微南部)节度使,负责经营长江流域其他储王,也都分守重镇;却让陛下为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地(包括今宁夏、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带,以及黑龙江以北的一些地方)节度使,负的是恢复黄河流域的使命。黄河流域如能恢复,天下统一,自然最好,但从当时形势来看,北路的恢复比较困难,希望渺茫;南路的经略就大有把握,至少可以维持到南北朝时代的局面。因此房琯的建议,对圣皇很忠,而对陛下却不忠。”贺兰进明看见肃宗帝在微微点头,就振作精神进一步说“而且房琯又让他的私党辅佐诸王,掌握兵权,房琯的用意是诸王中任何一人得天下,他都不会失宠。从这看来,怎么能说房琯忠于陛下呢?”
当时肃宗帝听了这一番挑拨的话,默然不语。房琯本是玄宗帝的旧臣,很有声望,肃宗帝非常信任他,许多国家大事都要和他商量了才决定,但由于贺兰进明的诽谤,肃宗帝开始对房琯不满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